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讲义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概述)

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影响生活。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

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可能是真理也可能是谬误。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Why?

因为真正的哲学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层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二)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       

          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③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哲学是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

(2)联系:①都以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  ①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关键字:是)          

           ②方法论:人们用世界观去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要”)   

(2)联系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两者是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6.【归纳】哲学的含义:

①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从与世界观关系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③从与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从与具体科学关系上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包括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同一性的含义: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二)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 展开的。

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比如 水木

  评价: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朴素和直观色彩

代表人物代表观点:五行说、阴阳说、气理说、形神说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

  评价: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代表人物代表观点: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评价:马哲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而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哪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

核心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两种基本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评价: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代表人物代表观点:贝克莱、王阳明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评价: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其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哲学的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代表人物代表观点:理气说、理念说、绝对精神、上帝说

6.哲学史上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后者从属于前者)  

全文WORD下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