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必修模块辅导资料

必修一  《中国特色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如何理解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劳动资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其他两个方面的内容。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怎样的?

(1)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4.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5.原始社会的地位是怎样的?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6.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2)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石器、木棒等简陋的工具,生产效率低下,原始人依靠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根茎,并捕捉少量的蛙等小动物为食物,生活极其艰难。

(3)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7.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8.如何理解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

(1)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到了原始社会晚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9.如何认识私有制的确立?

(1)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

(2)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3)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4)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5)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私有制的产生,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0.如何认识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关系?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11.什么是阶级?

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1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13.奴隶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起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14.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国家是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15.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16.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1)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建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17.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8.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19.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什么?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21.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22.地主阶级是怎样对劳动人民进行封建专制统治的?

(1)经济剥削。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

(2)政治压迫。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3)思想钳制。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2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

(2)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3)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表现: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斗争,常常由分散的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

24.比较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生产资料归属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大部分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民可以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处境有一定改善,但没有真正的自由

产品分配方式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都是生产资料私有制;都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尽管农民受剥削的程度比奴隶有所减轻,但他们仍然受着残酷的剥削

2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全文共90多页,请登录后下载WORD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