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前提;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历史意义。
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感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由此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的结论。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北京冬奥会的智能机器人餐厅,惊呆全场外国记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受祖国的强大,进而引出本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总议题:为什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议题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探究与分享:
展示视频:《中国人民站起来》
情景探究探究:阅读课文p9-11,结合视频思考:阐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新中国成立的政治意义?过渡时期的时间(还要考虑分几个阶段)、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前提、标志、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成就、意义)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1、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的苦难历史和复兴历程: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意义):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3、回顾: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
(1)1840-1949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政治目标。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最终遭到失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建设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过渡时期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一阶段:(1919-1952年)在着重完成包括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等在内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第二阶段:(1953-1956)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3)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成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4)前提、标志及意义:①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②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但是,并没有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确立)③意义: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5、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成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议题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行改革开放 走强民富国强
探究与分享一:
展示视频:《改革开放富起来》
情景探究:探究:阅读课文p11-12,结合视频思考: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开端、目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1)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的目的:1.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产力)
2.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建设)
(3)改革开放的意义: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关于改革开放的意义的几点概括:
改革开放的意义:大力丸,强三力!(社会生产力、人民创造力、社会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的意义:三显著,党贡献!(显著提高人民生活、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议题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探究与分享一:
展示视频:《进入新时代》《北京冬奥会的智能机器人餐厅》
情景探究:探究:阅读课文p13-14,结合两则视频思考: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总结:
(1)地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主要标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内涵:
①从伟大事业角度看: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从奋斗目标角度看: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从人民期待角度看: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从历史使命角度看: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从世界意义角度看: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4)意义: ①历史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②政治意义: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③世界意义: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5)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课堂总结
WORD打印版课时练习及答案、课件展示(以第一课时为例):
全部打包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