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1.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目标任务,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提出议案。代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灵活运用专题调研、视察、座谈、走访等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议案有230件,占议案总数的77.2%,这体现了( )
①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责任担当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积极行使审议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该法从起草组成立到表决通过,经过了20年左右的时间,先后公布了三版征求意见稿。这体现了我国( )
①确保法律体现全民意志 ②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④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一项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2024年初,“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相关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与热议。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经审查认为,有关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精神有所违背,应当予以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 )
A.规范了司法权力运行 B.推动了各级机关立法
C.切实维护了法制统一 D.行使了其最高决定权
4.在化解矛盾、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在“增压”和“减压”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可通过对政府“增压”促进政府做好本职工作
②人大肩负人民重托,可通过对自己“增压”提高社会管理效能
③人大受人民委托,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科学民主决策中为群众“减压”
④人大是最高民意代表机关,通过完善相关法律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减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获得《2023中国诗词大会》亚军的农民工朱彦军、工地健身火爆全网的“搬砖小伟”、从泥瓦匠到大国工匠的邹彬……来自农民工群体的全国人大代表由2008年的3人增加到2023年的56人,他们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积极发声,他们关注的议题也在不断拓展,涵盖“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等内容。这些变化( )
①折射了人大代表结构的优化和素养的提升②反映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诉求
③彰显了农民政治地位的提升和权益的拓展④体现了农民工代表积极行使提案权和监督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修正草案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明确国家机关联系代表的原则要求,增加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密切同代表的联系,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此次修正草案,能够( )
①强化人大代表的监督权,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③扩大人大代表权利,从根本上确保国家机关协调运转
④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的保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年1月,在某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市人大代表老张主要做了如下三件事:
序号 |
老张在行动 |
① |
对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草案)》进行审议 |
② |
联合30名人大代表提出质询案,要求市环保部门就市区河流污染治理情况作出解释 |
③ |
在闭幕会上,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时,投了赞成票 |
上表中,老张依次行使的权利是( )
A.监督权、质询权、决定权 B.质询权、提案权、参与权
C.审议权、提案权、决定权 D.审议权、质询权、表决权
8.2024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石家庄举行。全会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末端落实。要围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扎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下列表述与主旨相符的是( )
①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
②坚持求真务实,不断加强自我革命来强健党的体魄
③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大政方针的制定具有决定权
④坚持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使其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宪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本决定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行使表决权,推进国家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认真行使立法职权,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③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履行法定职责 ④由民主选举产生,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表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决定权 B.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C.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核心 D.权力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行科学民主执政
11.怎样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张玉珍会同另外两名代表共同提出《关于加强美丽海湾保护建设的建议》。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2027年全国美丽海湾建成率要达到40%。这表明( )
①人大代表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 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反映人民呼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领导其它国家机关工作
④中央政府虚心听取人大代表建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人大代表,赵俊茹始终坚持将人大代表履职和社区本职工作紧密结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原则,以“五个一线”为基础,使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赵俊茹这样做是因为( )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②人大代表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③人大代表可以在人大召开期间行使决定权
④服务群众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也是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某镇举办的“问政会”现场,12名镇人大代表围绕民生实事、基层治理、生态环境等主题,向与会的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连续提出15问,镇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不回避、不遮掩,耐心解答,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和举措,受到群众欢迎。由此可见( )
①人大代表应当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 ②协商民主能够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③人大代表切实履职有利于帮助政府推进工作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实践中得以切实践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年2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庹某再次来到成雅高速公路石象湖服务区,听取来往货车司机意见,为进一步完善拟提交的建议做准备。每年全国人代会之前,他会聚焦发展堵点、民生难点、教育热点,确定建议选题、开展走访调研,所撰写的建议经常反复沟通、修改20余次,确保所提内容靶向精准、措施可行。由此可见,作为人大代表的庹某( )
①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心声,代表人民积极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②扎根一线,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听取意见和要求
③做好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④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规定,依法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维护人民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近年来,浙江绍兴市越城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人大主责主业和群众关切,持续深化“代表进直播间”,做深做透“到基层找题、促干部答题、为群众解题”等“三篇文章”,探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监管的人大代表线上履职新模式,为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提供了越城方案。据此可知,开展“代表进直播间”活动( )
①有助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征集民意汇聚民智
②可以增强人大代表履职意识,让人大代表充分行使质询权
③拓宽了联系渠道,丰富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
④构建了人大代表“线下+线上”联动高效履职的新平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4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修正草案增加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密切同代表的联系,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建议。”这一规定( )
A.进一步健全了人大代表履职制度机制 B.赋予人大代表更多更真实的民主权利
C.拓宽了人大代表有序参与决策的途径 D.有助于国家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17.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新规定,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从此,听取政府年度环保报告成为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策部署的必选动作,也是人大监督环保工作的一项“标配”。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开展了9次环保‘年检’。9份年度环保‘成绩单’的前后,是我国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报告工作高度重视,报告前认真准备;对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报告后认真加以整改。
如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维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的?
- 近年来,某地探索出“14580,有事我帮您”人大工作新模式。
1 |
构建严密服务“一张网” |
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点,完善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选民反映问题,代表迅速处理并反馈,让选民感受代表就在身边,增强对人大工作的信任 |
4 |
落实“四联系” |
即联系选民促民生,联系企业促发展,联系站点促民主,联系代表促实效。为确保“四联系”落实见效,当地人大开设人大代表线上平台,收集群众亟须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并及时转办给相关部门,线上线下多方联动,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
5 |
推行“五步法” |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当地人大代表通过“五步法”,提出某项建议,众人共同商议;经过一致同意后,村民共同参与。最终实现村集体增收,村居环境优化,村民生活改善 |
8 |
强化“八到位”举措 |
调研走访必到位,建言献策必到位,便民服务必到位,聚力发展必到位,文明倡导必到位,矛盾调解必到位,绿美乡村必到位,公益扶助必到位。在当地职教城建设中,多位人大代表多次实地走访视察后提出建设建议;收到建议后,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推动建议解决落实 |
0 |
实现“零”距离与选民群众接触 |
代表进站入网格,开展代表集中接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2024年“代表活动月”期间,当地人大组织三级人大代表同时进站接访群众,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 |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该地是如何让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的。
仅提供一份示例,WORD打印版,学案两份,题案和题案答案4个文件,共6个文件打包下载,防止网站被采集,需登录付积分,注册赠送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