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编制: 审核:
一、选择题 1.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某市政府实行“阶梯式水价”。凡超过规定范围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均按照相应市场价格收取水费,该举措大大提高了市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该市调节水资源运用的市场机制是( )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行政机制 2.近几年,羽绒服越来越贵,2023年冬季,消费者选择购买价格更低的军大衣之类的防寒服,“不断涨价的羽绒服,把市场让给了军大衣”冲上热搜。出现“羽绒服涨价,把市场让给军大衣”的现象( ) ①体现了市场价格波动会引起供求的变化 ②表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体现了市场竞争能够实现企业优胜劣汰 ④说明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价格改革是指从计划经济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的转换过程。目前,我国价格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实现市场调节。这样做( ) A.有利于市场及时反映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有利于使相对有限的资源不再稀缺 C.充分发挥了计划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D.说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比计划更有效 4.202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这说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 ①需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 ②有利于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③有利于完全放开市场准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④离不开有效的政府治理,通过市场监管克服市场缺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当今世界,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 ) ①完善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的机制 ②允许所有公共物品的供给由市场来调节 ③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④打破要素垄断壁垒,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河北省聚焦经营主体的难点、痛点,着力提升服务效能,让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1—8月,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97.83万户,同比增长22.44%。优化营商环境需要( ) ①建设全领域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以激发市场的活力 ③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滋养良好的社会环境 ④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下列不能由市场来调节的是( ) ①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②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③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 ④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2023年“双11”前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委网信办等15个部门,组织十余家北京市重点电商平台,就规范开展“双11”进行联合指导,严防网络电商价格欺诈行为。一些企业错把新媒体营销当作欺诈消费者的工具,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盲目性 C.竞争性 D.滞后性 9.一段时间,“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的价格很高,不少地方的农民纷纷种植。没过几年,“阳光玫瑰”产量激增,再加上种植户过度追求产量导致产品失去了特有的优良风味,价格直线下降,种植户“钱景”堪忧。这说明( ) ①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无法弥补 ②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生产者利益会受损 ③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一般会下跌 ④商品品质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决定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受利益驱动,农民大量种植白菜,但今年白菜的价格持续低迷,甚至一度出现一斤只卖9分钱的情况,市场过度饱和让这些农民守着满地的白菜,持续压价也无人收购。可见( ) A.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B.单靠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 C.白菜价格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 D.市场调节能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3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公示了第三批共295家假冒中央企业的名单,假冒国字号招牌的“李鬼”被曝光。公示称,部分中央企业对外公告了一批假冒国企名单,明确有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其实,国资委已多次出手打假,于2021年和2022年先后公布了两批假冒国企名单,但假央企问题仍然存在。“李鬼”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在于央企背后的信誉和资源优势,在日常经营活动或融资活动中会受到市场更多青睐。不法分子通过挂靠、伪造工商资料等手段,披上央企或其下属子公司的外衣,就能迅速获得政策、融资方面的便利以及更多的资源,进而获取更大收益。假冒国企、央企的行为触碰了法律红线,打假势在必行。这是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需要国资系统、市场监管和公安执法等部门联手打出“组合拳”。 运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说明假冒国企问题频发的原因,并从国家角度说明对策。©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资料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付费资料为本站原创或者会员投稿。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付费资料仅供个人非商业用途使用,商业转载或商业使用请咨询本站管理员(微信:dewish),否则构成侵权。
如需转载本站文章或图片,请注明:本文转自梧桐树下:https://dewish.net,原文链接:请复制转载页面地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