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题案

第七课第一课时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一、单选题

1.为坚决贯彻党中央常态化扫黑除恶决策部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某县公检法等机关决定于2024年9月至12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相关法律,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扫黑恶、打霸痞、除乱点、优环境”百日集中整治行动。该县的上述做法说明(   )

①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全体公民共同利益的体现

③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④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截至2024年6月,我国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搭建了我国网络法治的“四梁八柱”;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切实推动网络生态治理;设立互联网法院,探索“网上纠纷网上审”,同步探索手机端“移动微法院”……这表明(   )

①我国已建立起完备的网络法律体系

②多元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得到了普及

③我国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基础

④国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以鲜明的实践特色、价值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有(   )

①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权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各项人权实现全面发展。我国人权事业的巨大成就得益于(   )

①国家高度重视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②我国始终将保障人权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

③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权利

④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年度国务院立法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注重“小快灵”“小切口”立法,加快填补立法薄弱点和空白区,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法治是由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特点所决定的

②我国正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法反映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④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的通过,对于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表明,《学位法》(   )

①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②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③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和教化        ④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下列说法对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②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③法律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意志

④法是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导各级司法机关正确办理相关案件,依法惩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这表明(  )

①依法行政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

②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③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④司法机关负责制定和解释法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纵观人类历史,法典向来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见证。中国自古便有重视成文法典的传统,统治者惯于把有关社会规范的思想意识和制度用文字记载下来,借以维持法的稳定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律代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④中华法系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在法家思想中,法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暴力色彩,其本质和目的在于“平不夷”“矫不直”,以形成特定行为与奖惩后果之间的固定联结机制。下列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

①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③法要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④法的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基础和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聚焦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命题,深入回答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由此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    )

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③是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最终总结

④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加大对我国粮食领域渗透力度,窃取我国核心科研情报,对我国种业核心竞争力与粮食安全造成显著危害。针对这一突出情况,国家安全机关在2022至2023年依法审查系列间谍窃密案件涉案人员近百名、查处重点涉案企业11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这体现了我国法律是(   )

①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②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社会规范

③保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屏障

④党和人民的主张及理念的生动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下表为《唐律疏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防卫权的部分规定。

《唐律疏议·贼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若知非侵犯而杀伤者,减斗杀伤二等。其已就拘执而杀伤者,各以斗杀伤论,至死者加役流。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华法系有很多优秀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②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③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④法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针对电商、旅游平台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这说明(    )

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法律都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用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阅读漫画《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

②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

③法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要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信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由此可见(    )

①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②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③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高空抛物伤人现象,民法典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明晰有关方面责任,守护百姓“头顶安全”;针对疫情期间家长隔离在外孩子在家无人照料等紧急情况,民法典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保障;针对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不良现象,民法典通过法律形式为见义勇为者“撑腰”……民法典共1260条,全文逾10万字,大到产权制度,小到婚姻家庭,无不为人民而书写。这部深深镌刻人民权利的法典,将深刻影响14亿人的生活;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更温暖地照耀无数人追梦的征途。

(1)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法治建设历程的知识,简要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出台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一  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二  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粮油公司按照农户的诉讼请求支付购粮款。

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

 

 

 

 

 仅提供一份示例,WORD打印版,题案和题案答案4个文件,打包下载,防止网站被采集,需登录付积分,注册赠送积分。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题案-梧桐树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题案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积分
付费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