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2025·北京·高考真题)积累生活经验,用形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
纠正:形象思维可以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2024·吉林·高考真题)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 )
纠正:是通过社会实践,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3.(2023·天津·高考真题)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同真,违反了排中律。( × )
纠正: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同真,违反了矛盾律,其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4.“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 )
纠正: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5.思维因能够揭示本质与规律而具有正确性。( × )
纠正:正确揭示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是正确思维。
6.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 )
7.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 )
纠正: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8.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 × )
纠正:正确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
9.思维能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
纠正: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会把人们的实践引向歧途,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10.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 )
纠正: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11.形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 )
纠正:抽象思维是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12.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 √ )
13.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 )
14.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化、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 )
纠正: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15.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有严格界限的,绝对的。( × )
纠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16.“逻辑”就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 )
纠正:“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17.“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 )
18.形式逻辑特别关注论据问题。( × )
纠正: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19.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 )
纠正: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20.论证即论辩。( × )
纠正:用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21.同一律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排中律是思维的明确性
要求。( √ )
22.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 × )
纠正: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23.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 )
纠正: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24.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 )
纠正: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25.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 )
纠正: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26.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 )
纠正: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27.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就能保证思维科学。( × )
纠正: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8.正确的思维就是科学思维。( × )
纠正:正确的思维只有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并立足于实践才能达到科学思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29.科学思维是人的思维,因此具有主观性。( × )
纠正:尽管任何思维都是人的思维,但任何思维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
30.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 )31.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其正确性是无条件的。( × )
纠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其正确性是有条件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3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因为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 )
纠正: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说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33.学习科学思维的作用在于捍卫真理。( × )
纠正:学习科学思维,不仅有利于捍卫真理,还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帮助我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4.学习科学思维就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
纠正: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5.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政治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 )
纠正: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36.正确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 √ )
37.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 )
38.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 )
纠正:学习科学思维的实践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WORD版请登陆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