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1.(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三七”与“三七素”是全异关系。( × )
纠正:“三七”是一种中药,“三七素”是“三七”中含有的一种成分,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的外延完全不同,属于全异关系。
2.(2025·湖北·高考真题)有些高强度劳动不是适合女职工从事的劳动。所以,有些适合女职工从事的劳动不是高强度劳动。( × )
纠正:原判断为“特称否定判断(有些S不是P)”,不能进行换位。因为换位推理要求“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若直接换位为“有些P不是S”,会导致“高强度劳动”在前提中作为主项不周延,换位后作为谓项周延,违反换位规则。
3.(2025·湖南·高考真题)“大模型是数据驱动的”中的“数据驱动的”是周延的。( × )
纠正:在 “大模型是数据驱动的” 这一判断中,“数据驱动的” 是肯定判断的谓项。在性质判断中,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所以 “数据驱动的” 不周延。
4.(2025·河南·高考真题)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 )
纠正: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的是演绎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不具有保真关系。
5.(2024·广西·高考真题)横县茉莉花茶的外延与横县茉莉花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 )
纠正:横县茉莉花茶的外延与横县茉莉花的外延并不相容,应该是全异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
6.(2024·湖北·高考真题)“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 × )
纠正:“下冰凌”与“流冰”是用不同语词表达的同一概念,其外延相同。 “冻雨”与“下冰凌”是不同语词表达同一概念,其外延是全同关系。
7.(2024·河北·高考真题)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由否定假言推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其后件,是正确的推理结构。( × )
纠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依据其逻辑性质进行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其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其前件。因此,由否定假言推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其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
8.(2024·天津·高考真题)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有效,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据此可以推出若合同不是有效的,则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 )
纠正:“若合同不是有效的,则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反映的前后件关系是“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不符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
9.(2024·江苏·高考真题)一方危困状态下签订的合同与显失公平的合同是种属关系。( × )
纠正:属种关系或者种属关系是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危困状态下签订的合同不一定是显失公平的合同,因此,二者之间不是种属关系。
10.(2024·全国·高考真题)第33届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在巴黎举行。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但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由此可推断出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 × )
纠正:“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这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优秀运动员是不周延的;“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这里的优秀运动员是周延的,概念外延不当扩大,不能必然推出。
11.(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开设了植物栽培、面点制作、陶瓷修复、三维打印等劳动课程。就课程参与情况,由“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 × )
纠正:“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不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陶瓷修复课的学生”在换位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
12.(2024·安徽·高考真题)若以“所有人才是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为大前提,“所有科技工作者是人才”为小前提,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必然推出的结论是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 × )
纠正:三段论的大项为“具有某种特长的人”,小项为“科技工作者”,中项为“人才”,若“所有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不是科技工作者”为结论,,前提中的大项和小项与结论中的大项、小项不匹配。
13.(2024·湖南·高考真题)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 )
纠正: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
14.(2024·山东·高考真题)相容的选言判断为真,其中一个选言支为假,则其他选言支全部为真。( × )
纠正:相容的选言判断为真,其中一个选言支为假,则其他选言支至少有一真,而不能得出其他选言支全部为真。
15.(2024·吉林·高考真题)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没有违背逻辑规则。( × )
纠正: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违背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16.(2024·浙江·高考真题)“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由此可推出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 × )
纠正:“如果寒潮到来,气温就会明显下降。”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气温明显下降,那么寒潮到来”这是运用了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是错误的推理。
17.(2024·浙江·高考真题)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这是混淆概念,转移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 )
纠正: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这是换位推理,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转移论题,没有违反同一律。
18.(2024·重庆·高考真题)习近平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条件。( × )
纠正:根据习近平的论述,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否则就会误党误国,从判断的角度看,这属于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即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
19.(2024·甘肃·高考真题)类比推理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 )
纠正: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类比推理;类比不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20.(2024·北京·高考真题)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这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规则。( × )
纠正:采价的场次越多类比的根据就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这是类比推理的规则。
21.(2024·湖南·高考真题)类比推理是是必然推理。( × )
纠正: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不是必然推理。
22.(2023·天津·高考真题)“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 × )
纠正:“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
23.(2023·海南·高考真题)农田里有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三者标准不一。( × )
纠正:划分要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错误。“黄瓜、茄子”属于蔬菜,蔬菜与粮食是同一级关系,把黄瓜、茄子和粮食作物并列在一起,是不正确的。
24.(2023·河北·高考真题)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属于判断。( × )
纠正: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这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并没有做出判断,不属于判断。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是问题,这句话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而是问题,不属于判断。
25.(2023·重庆·高考真题)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该对联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 × )
纠正: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
26.(2023·河北·高考真题)曾有个农民来邵家找牛,此人是农民,故此人来找牛,属于演绎推理。( × )
纠正:从“曾有个农民来邵家找牛,此人是农民”的前提,推理得出“此人来找牛”的结论,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属于类比推理。
27.(2023·海南·高考真题)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否定式。( × )
纠正: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种有效的推理形式,即否定肯定式;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即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 。
28.(2023·浙江·高考真题)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 )
纠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肯定后件。
29.(2023·辽宁·高考真题)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者否后否前式。( × )
纠正: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
30.(2023·湖南·高考真题)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 )
纠正: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31.(2023·湖南·高考真题)所有家庭都不是贫困户;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大学毕业生;李家老屋是红色资源。在上述调查结论中“贫困户”是不周延的,“回乡创业的村民”是周延的。( × )
纠正:在否定判断中的谓项是周延的,因此“贫困户”是周延的。在特称肯定判断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因此有些回乡创业的村民中的“回乡创业的村民”是不周延的。
32.(2023·浙江·高考真题)“有的M岛人都说谎,K不是M岛人,所以,K不说谎。”假定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三段论犯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 )
纠正: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说谎作为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但在结论中周延了,因此,这个三段论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33.(2023·山东·高考真题)“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据此,可以推断:弘则能胜其重,毅则能致其远。( × )
纠正:弘毅是胜其重、致其远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为只有弘大刚强才能承担重任,只有强毅忍耐才能使道路走的更远。
34.(2023·全国·高考真题)“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推出的结论是如果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则把稳了强国复兴主动权。( × )
纠正:“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以该判断作为前提的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有效式: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该结论中,肯定了前件“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不能必然肯定后件“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推理结构错误。
35.(2023·海南·高考真题)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 )
纠正:简单枚举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36.(2023·江苏·高考真题)求异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 )
纠正: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37.(2022·海南·高考真题)狗的推理是:“一切圆的都是鸡蛋”“海螺是圆的”,因此“海螺是鸡蛋”。这是联言推理。( × )
纠正:狗的推理是:“一切圆的都是鸡蛋”“海螺是圆的”,因此“海螺是鸡蛋”。这是典型的三段论推理。
38.(2022·海南·高考真题)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 × )
纠正: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无前未必无后。因此,”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可能下降了,也可能不会下降”。因此这两个选项的判断可能为真,不能判断必为假。
39.(2022·天津·高考真题)“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这一判断是关系判断。( × )
纠正: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是联言判断。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是复合判断。
40.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关系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 )
纠正: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41.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可以表达概念。( × )
纠正:概念和语词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
42.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 )
纠正: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43.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 )
纠正: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44.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 )
纠正: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45.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 √ )
46.定义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 )
纠正: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47.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 √ )
48.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 )
纠正: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49.定义能用否定形式。( × )
纠正: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50.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 )
51.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 )
纠正: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52.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有固定界限。( × )
纠正: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53.判断就是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 × )
纠正: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54.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 × )
纠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55.一般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 √ )
56.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 × )
纠正:符合实际的判断是真判断,判断虽来源于社会实践,但却不是都符合客观实际。
57.依据判断本身的真假性质,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 )
纠正: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58.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 × )
纠正:简单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59.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 )
纠正: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60.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 )
61.全称判断就是单称判断。( × )
纠正: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而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
62.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 √ )
63.断定认识对象之间有无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 )
纠正: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64.性质判断比关系判断更重要。( × )
纠正: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进行性质判断,断定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必然与其他事物有各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关系判断,来认识事物间的关系。对认识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对于我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重要意义。
65.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 × )
纠正: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判断。
66.联言判断中多数联言支是真的,联言判断就一定真。( × )
纠正:联言判断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只有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才是真的。
67.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 )
纠正: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68.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 √ )
69.“如果P那么Q”能表达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 )
纠正:确定一个判断是什么判断,要看前件和后件客观上是什么关系。看一个判断是什么判断,只能看它的判断结构,或者说要看它的常项,或者说要看它的联结项。只要是“如果P那么Q”这样的判断,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而不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70.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这样的判断就是假的。( × )
纠正: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71.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 )
纠正: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72.类比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 )
73.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 × )
纠正: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可以分为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
74.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 )
纠正: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75.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都是真实的判断。( × )
纠正: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如果是真实的判断,有利于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76.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二是推理结构正确。( √ )77.换质法,指的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 )
纠正:换质法,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换位法,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78.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 )
79.换位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周延。( × )
纠正:换位推理推理时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80.换位推理时,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是否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是肯定的。( × )
纠正: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
81.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换位推理。( × )
纠正: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推理,但并不是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位推理。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肯定判断是简单换位,全称肯定判断是限量换位即结论中的主项不周延,把全称改为特称。
82.三段论是以一个共同的项为前提,借助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 )
纠正:三段论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83.三段论的基本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 )84.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形式是一样的。( × )
纠正:相容的选言推理只能用否定肯定式,不能用肯定否定式;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
85.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选言支同真同假。( × )
纠正: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肯定一选言支,就要否定另外的选言支;否定除一支以外的选言支,就要肯定这一选言支。
86.选言推理前提的选言支可以适当列举。( × )
纠正:选言推理前提的选言支必须穷尽,是指在选言前提中要把所断定的所有可能情况都列举出来,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用来作为前提的选言判断就可能是虚假的。而前提虚假,则推不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87.假言推理是一种假判断、假推理。( × )
纠正:假言推理是一种条件推理,推理过程既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推理需要借助概念、判断,但推理本身不是判断过程。
88.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 )
纠正: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
89.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的形式是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 )
90.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 × )
纠正: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91.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 )
纠正: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个别。
92.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 )
纠正: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93.归纳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 )
纠正:演绎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归纳推理则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94.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 × )
纠正:在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在完全归纳推理中,前提考察了一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无一遗漏,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联系,推出的结论是真实可靠的。
95.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 )
96.探求因果联系必须运用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 )
纠正: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97.共变法是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 )
98.事物属性之间的相似和相同之处,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 )
纠正: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99.类比推理属于必然推理。( × )
纠正: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100.类比推理就是比较方法的运用。( × )
纠正:类比不同于比较。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它是一种推理;比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不是推理。
101.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 )
102.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大。( √ )
103.类比推理旨在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 )
纠正: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104.类比推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 )
纠正: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WORD版请登录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