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1.(2025·山东·高考真题)注重分析对综合的先导作用,用分析的结果指导新的实践。( × )
纠正: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而综合的结果又会指导人们进行新的分析。
2.(2025·云南·高考真题)共变法,观测斗柄位置与季节变化的同步关系总结规律。( √ )
3.(2025·浙江·高考真题)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体现了演绎推理。( × )
纠正:治理国家的领导人首先需要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无法教育好,那么他就不可能教育好其他人。这句话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归纳出治理国家的一般原则,体现了归纳思维。
4.(2025·江苏·高考真题)认识“红叶”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 )
纠正:认识“红叶”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5.(2025·湖北·高考真题)《玉兰蝴蝶》的创新坚持了对传统苏绣的辩证否定 。( √ )
6.(2025·安徽·高考真题)科研人员通过思维抽象全面把握了冰凌花移栽的本质。( × )
纠正:思维具体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科研人员通过思维具体全面把握了冰凌花移栽的本质。
7.(2025·北京·高考真题)葱的美好象征说明思维可以把对葱的感性具体转化为思维抽象。( √ )
8.(2024·安徽·高考真题)辩证否定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 × )
纠正:辩证否定应该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9.(2024·山东·高考真题)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度”的共性,上升到了思维具体。( × )
纠正: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10.(2024·江苏·高考真题)感性具体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思维具体无法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思维抽象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 × )
纠正: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不涉及事物的本质。思维具体是人们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
11.(2023·重庆·高考真题)认识发展历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 )
纠正:认识发展历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2.(2023·北京·高考真题)植物博物画的创作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 )
纠正: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
13.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 )
纠正: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14.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 )
纠正: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15.辩证思维是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 )
纠正:辩证思维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思维方式。
16.整体性和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 )
17.动态思维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动态性、暂时忽略其静态性。( × )
纠正: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18.整体性思维排斥部分独立性;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止。( × )
纠正: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并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也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是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19.综合是对部分的简单相加。( × )
纠正:辩证的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而是在了解各部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
20.分析与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 )
纠正: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
21.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 √ )
22.分析是综合的先导,综合是分析的基础。 ( × )
纠正: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23.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 )
纠正:分析法与综合法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认识起点不同,在思维运动的方向上是相反的。但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4.我们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
纠正:我们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5.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使某物变为某物。( × )
纠正: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26.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趋势。( × )
纠正: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27.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 )
纠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8.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 )
2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 )
30.关节点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 )
纠正: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31.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 )
32.“得中”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 )
纠正:“得当”是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33.遵循适度原则,就是要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 )
纠正: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34.“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 )
35.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适度”原则。( × )
纠正:遵循“适度”原则,是为使事物的质保持不变。当我们需要促成质变时,就要使量变突破度的范围。
36.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而不再存在的方面。( × )
纠正: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37.事物是否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关键取决于事物是处于肯定还是否定阶段。( × )
纠正: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38.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 √ )
39.只有彻底的否定才能真正推动事物发展。( × )
纠正:辩证否定推动事物的发展,但这一否定不是完全、彻底的否定或肯定,而是否定与肯定的有机结合。
40.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 )
41.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抛弃。( × )
纠正: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
42.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本质、现象的认识。( × )
纠正: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
43.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 × )
纠正: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思维活动。
44.感性具体是错误的,思维具体是正确的。( × )
纠正: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的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确,也可能都错误。
45.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 )
纠正: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不过不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思维具体则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6.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 )
纠正: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47.感性具体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 )
纠正: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48.思维从思维具体开始,经历思维抽象,形成感性具体。( × )
纠正:思维从感性具体开始,经历思维抽象,形成思维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