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开放类题的解题方法
一、开放类题的形式
1.提出建议:依据对材料中某一现象或者问题的认识,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或建议。
2.拟定标语:依据材料信息或设问指向,命制解决相关问题,或者扩大相关现象影响力的宣传标语或公益广告等。
3.列举提纲:依据某一主题列出发言提纲,或者列出关于某一现象或问题的解决措施、意义、原因等的简要说明。
4.列出活动或名言诗句:依据特定的主旨,写出可行的活动项目或相关的名言、诗句。
5.写短评:是针对人和事所发表的简短看法或感想,是一种常见于新闻传播的文体。一般来说,短评的字数在250字左右。它评析内容更为具体、立论角度也较为集中,结构简约、文字精练。写短评应该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写“短评”而言,顾名思义首先是要“短”,文字简练,表达简洁;其次是“评”,即要有”评价””评析”“评判”。
具体讲:标题——要紧扣背景材料和设问主题,不能偏离主题;开头——一般写背景、意义、总论点;主体——分段写分论点,先写分论点主旨句,再具体概括材料;结尾——总结、呼吁、展望等。设问内容——围绕某一主题写一篇短评。
二、命题规律
近几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第40题开放类设问常常依据背景材料设置探究性、开放性设问,要求考生或提意见建议、或拟提纲要点、或找理由原因、或写口号标语、或答警句名言、或述观点名称。这一设问形式就是要求考生在分析、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哲学或文化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意在考察并培养考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高考政治有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转变。
三、解题方法与攻略
1.解答建议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
明确设问信息 |
明确设问中提出建议的依据与对象,即依据什么来提建议,提出建议的依据是什么,这一依据主要是指知识依据还是行为依据 |
|
把握主旨依据 |
依据设问中要求提出建议的对象,明确提出建议的思路 |
|
找出对应措施 |
依据有效信息,立足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
2.解答标语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
明确标语要求 |
依据设问要求,明确撰写什么样的标语,具体指向是什么 |
|
把握命制角度 |
把握标语宣传的主旨,考虑标语涉及的范围和角度 |
|
完善标语信息 |
对标语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使其符合主旨要求 |
3.解答提纲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
明确设问要求 |
通过对设问信息的分析,找出所列提纲涉及的核心内容 |
|
把握思维角度 |
依据核心内容或者主旨,进行发散思考,找出相应角度 |
|
找出相应依据 |
依据角度,结合理论和现实,完善提纲信息 |
4.解答活动或名言诗句类题目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
明确观点要求 |
依据设问指向,明确撰写观点的主旨依据或者核心内容 |
|
找准观点定位 |
依据主旨依据,找出撰写观点的思路 |
|
完善观点信息 |
提出对应的活动或名言 诗句 |
【典例】
1.(25-26高二上·山东·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6月24日在河南省安阳市红旗渠纪念馆举办。上榜好人中,有扶危济困,坚守公益之路20载的爱心驾驶员关立平;有路遇车辆侧翻起火,果断出手挽救两人生命的好男儿陈潮……他们是千千万万身边好人的代表,他们是平凡人中的不平凡者,他们彰显了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坚定使命担当和奋发昂扬精神。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一位位“中国好人”以平常心做不平常事,用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山东梁山农行职工宋桂金,39年时间里,他一心扑在公益救援事业上,足迹遍及全国16省32地(市、区),为428名走失人员照亮“回家的路”;船长刘建港投身祖国水运事业建桥筑港31载,足迹遍齐鲁,匠心寄华夏,攻克10余项海隧安装复杂难题,被誉为“海底绣花”第一舵手……“中国好人”并非遥不可及,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中国好人”,每一个人都可以闪耀自己的光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以“弘扬‘好人’精神,激扬中国力量”为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答案】可从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作用等角度作答。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考点考查:文化功能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论述类主观题,需调用文化功能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有效信息①:他们是平凡人中的不平凡者,他们彰显了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坚定使命担当和奋发昂扬精神→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从文化对社会作用的角度分析:联系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有效信息②:“中国好人”并非遥不可及,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中国好人”,每一个人都可以闪耀自己的光芒→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从文化对个人作用的角度分析:联系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有效信息③:以“弘扬‘好人’精神,激扬中国力量→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从文化对民族作用的角度分析:联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2.(25-26高二上·河北保定·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史,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蕴,传承农村耕读传世、仁爱孝悌、克勤克俭、敦亲睦邻、笃实诚信、守望相助、谦和好礼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守护中华文化之根;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将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内容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之一。
就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
【答案】①开展农耕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
②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拍摄和传播优秀农耕文化相关内容,扩大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分析】背景素材:发挥好文化振兴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
考点考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就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农耕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等角度思考,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拍摄和传播优秀农耕文化等方式加以分析。
站内资料是一线教师辛苦制作的,有WORD版,登录后即可下载;付费资料一般是本站原创或者会员投稿资料;成为本站会员可以畅通无阻下载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微信:dewish),否则构成侵权。创作不易,请尊重劳动!
本站地址:https://dewish.net,原文链接:请复制转载页面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