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生活》解题逻辑(答题模板)

法律与生活 解题逻辑

1、关于民事活动的认识评价类试题解题方法

(1)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背景,考查学生对特定的民事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2)解题方法:

熟知民法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审读材料提取信息

仔细审读材料,对材料涉及的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进行精准把握

材料信息对应原则

将提取的材料信息与相关民法基本原则进行对应。

结合原则判断分析

判断材料中民事活动是否符合民法基本原则,会产生何种影响

2、维护人身权利的试题

(1)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些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或者由民事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某种特定的民事行为进行分析评判或者对民事纠纷进行法律角度上的解读。具体来看,题目往往以“A的行为是否侵犯了B 的权利?侵犯了哪些权利?A的行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等为设问,以教材中“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知识为依托,联系教材中侵权行为与法律责任等知识,请学生进行综合评判。

(2)解题方法:

第一步:判断某民事主体的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人身权是否受到了侵害。

第二步:判断该民事主体侵犯了他人的哪些人身权,或者某权利人的哪些人身权受到了侵害。

第三步:判断实施侵权行为的民事主体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3、解答关于所有权的试题

(1)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所有权的不同取得方式为背景,对某种物的所有权归属进行判断,以及阐释其背后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取得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权,维护自身的民事权利。

(2)解题方法:

熟知不同物的所有权取得方式

不动产与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对于动产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依法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法交付

审读材料提取信息

仔细审读材料,准确判断题目案例中的“物”是不动产还是动产

材料信息对应教材知识

将材料中的“物”与所有权取得的不同方式进行对应

综合判断、得出结论

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综合判断某种物的所有权的归属。

4、关于知识产权的试题解答方法

(1)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某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为背景考查对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认识。具体案例中可能涉及著作权、专利权,或者商标权,但均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2)解题方法

明确权力间的关系

明确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判断材料涉及的权利

仔细审读材料,判断题目案例中涉及的是著作权、专利权还是商标权,同时注意题目材料是否涉及不同的民事主体

分析题目考查角度

审读材料及设问,分析考查方向、侵权责任、权利保护期等

注意知识适度融合

题目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与物权之间的适度融合,学生需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5、生活中我们要区分要约与要约邀请

(1)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举例:商家:新鲜草莓,欢迎选购!(商家发出要约邀请)

消费者:草莓怎么卖?20元一斤行不?(消费者发出要约)

商家:25元一斤,不能再少了!(商家发出新的要约)

消费者:好的,给我来两斤。(消费者作出承诺)

6、解答有关有约必守、违约有责的试题

(1)题型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各种合同的履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合同履行原则以及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的认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契约精神,维系诚信、健康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2)解题方法

界定材料涉及的合同是否有效

根据订立有效合同的要求,界定材料涉及的合同是否有效

判断合同履行过程是否存在

违约行为

结合合同履行的原则(遵守约定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判断材料中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违约行为

分析违约当事人应当承担的

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根据违约方违约事实,分析违约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违约责任

7、解答有关民事侵权责任的试题解题通法

题型特点:试题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民事活动为背景,要求分析行为人的民事行为是否涉嫌侵权以及侵权的形式,分析其行为是否应该承担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属于何种情形,以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民事权利,自觉尊重他人权利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

熟悉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类型

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

分析判断民事行为是否合法

仔细审读材料,准确判断题中民事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涉嫌侵权

深度分析民事行为

某行为如果涉嫌侵权,侵害的是他人的何种权利,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题目设问,结合题目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8、关于相邻关系处理的相关试题的解答方法

(1)题型特点:试题可能以现实生活中各种相邻关系的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的认识。具体包括:考查相邻关系的处理规则、原则,判断相邻关系中是否涉及侵权以及侵权人应当承担何种侵权责任

(2)解题方法

明确相关当事人

认真审读材料,明确材料所涉及相关当事人

提炼相邻关系处理事实

分析提炼材料中相邻关系的处理方式、事实细节等

评析判断事实是否侵权

评析判断材料中的相邻关系事实是否涉嫌侵权及侵权表现

分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结合事实,根据法律规定,说明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

9、全面理解夫妻地位平等

地位

“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

含义

指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互不隶属与支配,夫妻双方地位平等表现在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等多个方面

人身关系

含义

夫妻间的人身关系是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人格、身份、地位等方面的权

利义务关系

内容

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人格独立的一个重要

体现就是夫妻双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已姓名的权利

夫妻双方均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是夫

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标志

财产关系

含义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夫妻双方在财产、扶养和继承等方面的权利义务

关系

内容

夫妻财产主要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夫妻双方可

以约定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没有约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10、评价劳动合同的签订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例入手,评价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的问题

(2)解题方法:评价某一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从以下角度入手看,

一看,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是否齐全。

二看,订立劳动合同时是否遵循了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三看,订立时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②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③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1、与劳动争议解决相关的认识类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例入手,要求分析出现劳动争议的原因,并提供合理的解决途径

(2)解题方法:对某一劳动争议进行全面认识,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产生劳动纠纷的原因,主要看属于哪一方的责任。如果是用人单位的责任,要具体看侵害了劳动者哪些方面的合法权益;如果是劳动者的责任,则要看劳动者出现的具体问题。

其次,要分析劳动者应该如何维权,或者是分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应该如何解决这一争议。

最后,可以进一步分析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应该得到什么启示(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12、与公平竞争相关的评价类试题的解法解题通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是以某企业实施了某项行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此行为的评价。

(2)解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

第一步,辨别材料中的行为是否属于不正当竞争,如果属于不正当竞争,进一步说明属于哪一类不正当竞争。

第二步,分析此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或者分析对该企业进行处罚的必要性。

第三步,分析案例给予我们的警示意义。

13、与消权益相关的辨别类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是通过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分析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类别,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消费者应该如何做

(2)解题方法:根据关键信息,辨别消费者所享有的具体权利。

权利

关键信息

安全消费权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知情权

知悉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等有关情况

自主选择权

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14、关于纠纷解决方式的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民事纠纷案例为背景,分析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纠纷。

(2)解题通法

第一,辨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纠纷。纠纷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解决纠纷的方式

第二,依据纠纷的性质、情况,对解决方式作出选择第三,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15、与诉讼相关的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例入手,分析出现争议的原因,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2)解题方法

①通读材料,理清材料讲述的事件大概。

②联系所学关于诉讼、调解、仲裁的相关知识,判断该题是否属于诉讼。重点明确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③结合材料,联系诉讼的知识作答。

16、与诉讼权利相关的认知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结合具体案件要求学生对当事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进行辨别或有针对性地分析

(2)解题方法

第一步,明确当事人诉讼权利:委托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申请回避和上诉的权利。

第二步,明确当事人所享有的这些权利的具体适用情况及法律的其他相关规定。

第三步,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分析当事人有无相应权利以及如何行使这些权利。

17、与诉讼程序相关的认知类试题的解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以具体案件切入,要求对诉讼过程中的某环节及相应注意事项做岀解释说明

(2)解题方法

第一步,明确诉讼程序具体包括哪些阶段

第二步,结合材料,对诉讼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地位、作用或注意事项作出分析。

18、与证据相关的认知类试题的解法解题通法

(1)题型特点:此类试题往往是以某一具体案件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分析证据在此案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解题方法

第一步,会辨别证据的类型;

第二步,能理解因证据不足或证据充分对案件的影响;

第三步,认识到证据的重要性,认识到证据对保护当事合法权益的意义,对公平正义的意义

材料有WORD文件,请登陆后下载,示例如下:

20251121190419527-法律与生活 解题逻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