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1.(2025·黑吉辽蒙卷·高考真题)杜某可以就解除劳动合同一事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 )
纠正: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2025·江苏·高考真题)汪某及三位同学以自己的财产对20万元债务承担责任。 ( × )
纠正:汪某等人成立的是有限责任公司,以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而不是以自己的财产对20万元债务承担责任(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的出资人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2025·浙江·高考真题)王某与廖某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双方未建立劳动关系。 ( × )
纠正:即使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实际上存在劳动关系,那么劳动关系仍然可以成立。
4.(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美父亲开办的个人独资企业,应依法向当地税务机关缴纳企业所得税。 ( × )
纠正:小美父亲开办的个人独资企业,应依法向当地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是企业所得税。
5.(2024·全国·高考真题)饭店要求最低消费侵害了张某的知情权。 ( × )
纠正:饭店要求最低消费侵害了张某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不是知情权。
6.(2024·广西·高考真题)秦某应直接向甲公司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
纠正: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发生劳动争议,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2024·江西·高考真题)如李某与张某对货款产生争议,应通过仲裁解决。 ( × )
纠正:一方面,针对商事仲裁,当事人申请仲裁,须以双方自愿订立的有效仲裁协议为前提,另一方面,如李某与张某对货款产生争议,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途径来解决,而不一定要通过仲裁解决。
8.(2024·北京·高考真题)张某在楼道内长期堆放大量杂物,堵住了消防通道,影响了邻居李某通行,双方为此发生纠纷。李某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张某承担排除妨碍的侵权责任。 ( × )
纠正:行政诉讼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不合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李某和张某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李某有权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9.(2024·安徽·高考真题)当地监管部门接到举报后,经查实,对甲公司的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了处罚。本案中,甲公司如不服处罚,可提起民事诉讼。 ( × )
纠正:当地监管部门对甲公司进行了处罚,如不服处罚,可提起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
10.(2024·吉林·高考真题)赵与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故不应享受工伤待遇;若合同没有约定仲裁条款,小赵不能申请劳动仲裁。 ( × )
纠正:小赵与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已经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劳动争议仲裁不需要签订仲裁协议为前提,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商事仲裁需要签订有效的仲裁协议为前提。
11.(2023·江苏·高考真题)“温馨斋”私点作为老字号有较好的品牌声誉,后来当地某糕点铺使用“温馨居”字号。该店铺使用“温馨居”字号应先注册商标。 ( × )
纠正:某糕点铺使用“温馨居”字号不能注册商标,“温馨居”与“温馨斋”相近似,是在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
12.(2023·福建·高考真题)郑某入职某游戏公司,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与郑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以游戏币支付郑某工资的方式是合法的。 ( × )
纠正:郑某与公司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不影响劳动关系的成立。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不能以游戏币支付。
13.(2023·天津·高考真题)发生劳动争议时,小刘可以直接向保安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 × )
纠正:关于劳动争议须先仲裁再诉讼,不经仲裁不得诉讼,因此小刘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14.(2023·重庆·高考真题)甲作出自愿放弃缴纳社保且后果自负的承诺有效。 ( × )
纠正: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参加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甲做出的承诺无效。
15.(2023·广东·高考真题)劳动合同既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 × )
纠正: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6.(2023·山东·高考真题)甲公司只要发现彭某为乙公司直播,就有权直接解聘彭某。 ( × )
纠正:彭某不满到手的工资太少,遂在乙公司兼职销售直播。如果不影响彭某与甲公司的合同约定,甲公司无权直接解聘彭某。
17.(2023·浙江·高考真题)因加班加点发生劳动争议,甲公司员工有权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 × )
纠正:劳动争议需先经劳动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18.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 )
纠正: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
19.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体现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 )
纠正: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 )
纠正: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1.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 )
纠正: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2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 )
23.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即生效。( × )
纠正: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
24.无效劳动合同从撤销之日起没有法律约束力( × )
纠正: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5.只要是无效劳动合同,合同双方就不需要再承担任何责任。( × )
纠正:无效劳动合同分为部分无效和全部无效两种情况。部分无效的,有效部分还可以继续执行;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约束效力。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26.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因此,企业让劳动者加班加点都是违法的。( × )
纠正: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作为对劳动者牺牲休息或休假时间的回报,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
2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所有纠纷都属于劳动争议。( × )
纠正: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双方当事人因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的实现而发生纠纷,除此之外的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28.所有劳动争议均是由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引起的。( × )
纠正: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劳动争议。这些争议既可能由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引起,也可能由劳动者未履行劳动义务损害用人单位权益引起。
29.劳动者维权的途径有协商、调解、劳动仲裁、诉讼等,劳动者可以任意选择。( × )
纠正:劳动者维权可以先进行协商或者调解,协商或调解无效的,再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进行裁决的,所以它的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 )
纠正: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
31.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裁决依法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 )
纠正: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后不履行,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
32.出现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 )
纠正: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3.创业的第一步,需要积累资金、吸取投资。( × )
纠正:创业的第一步,需要考虑创办什么样的市场主体。
34.创业者只要按法律办事,就不会有经营风险。( × )
纠正:创业者按法律办事,学会风险管理,会一定程度降低经营风险,“不会有经营风险”说法过于绝对。
35.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及时,但无需公示。( × )
纠正:企业登记的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及时公示。
36.小强和小林选定了创业采取的经营主体形态,就可以着手生产经营活动了。( × )
纠正:创办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在相关主管部门办理企业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之后才能开始生产经营活动,否则就属于非法经营。
37.“搭便车”行为是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虚假宣传,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混淆行为。( × )
纠正:“搭便车”行为是经营者利用他人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某种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的混淆行为。
38.只要产品不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可以适当夸大产品的功效,以增加销量。( × )
纠正: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39.A公司生产销售假冒B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是在通过虚假宣传行为实施不正当竞争。( × )
纠正:A公司生产销售假冒B公司注册商标的商品,是在利用B公司已经建立的商业信誉,通过假冒手段,使消费者发生误认,即通过混淆行为实施不正当竞争。
40.经营者应当维护消费者的所有利益。( × )
纠正:利益有合法和非法之分。经营者应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即使是合法利益,也不是全部都应当由经营者维护。
41.商家利用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 )
纠正:商家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42.A汽车制造公司将其设计生产的有缺陷的某型号汽车召回改造,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 )
纠正:汽车设计生产存在缺陷,会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A汽车制造公司将其设计生产的有缺陷的某型号汽车召回改造,保证了消费者安全消费的权利。
43.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时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提起诉讼。( × )
纠正: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时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4.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能减轻企业税负,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 )
纠正: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能减少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不具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功能。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的是个人所得税。
45.税收是国家财政的唯一来源。( × )
纠正: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46.所有企业都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 )
纠正:并非所有企业都要缴纳企业所得税。除个人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外,其他企业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