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易错易混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1.(2025·湖北·高考真题)孙某可以直接就自己与超市之间的争议申请仲裁。( × )

纠正:仲裁需双方事先达成仲裁协议,孙某与超市之间没有事先达成仲裁协议,所以孙某不可以直接就自己与超市之间的争议申请仲裁。

2.(2025·安徽·高考真题)调解协议与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

纠正:判决书是由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消费者协会的调解属于民间性质的调解行为,旨在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如果双方在消费者协会的调解下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该协议在双方自愿履行的情况下具有约束力。但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不能直接依据协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需要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因此,该调解协议不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3.(2025·河北·高考真题)通过仲裁解决与客户商事纠纷,比诉讼更便捷。( × )

纠正: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商事仲裁较诉讼而言,具有诸多优点,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一裁终局,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仲裁更加便捷、经济。

4.(2025·云南·高考真题)商家应该向其注册登记地法院起诉,必须通过平台要求顾客返还货款。( × )

纠正:网络消费纠纷的管辖法院通常为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并非必须为商家注册登记地。商家无需依赖平台,可直接通过法律途径(如诉讼)要求消费者返还货款,平台介入非强制。

5.(2025·湖南·高考真题)双方经村调委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有强制执行效力。( × )

纠正: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6.(2025·河北·高考真题)若小张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由小张承担不利后果。( √ )

7.(2025·山东·高考真题)王某应委托辩护人维护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 × )

纠正:在民事诉讼中,维护当事人权益的是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是在刑事诉讼中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王某个人信息权益等受侵害属于民事纠纷范畴,王某应委托诉讼代理人维护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而不是辩护人。

8.(2022·山东·高考真题)若刘某甲与汪某经人民调解达成协议,则该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 × )

纠正:经人民调解达成协议,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后,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9.(2024·浙江·高考真题)黄某若不能提供借款的支付凭证,就会败诉。 ( × )

纠正:黄某若不能提供借款的支付凭证,但提交了款项实际支付的相应证据,也可能胜诉,并不是必然败诉。

10.(2024·浙江·高考真题)刑事自诉案件中,郭某家属提出赔偿的诉讼主张,应由孙某和物业公司举证。 ( × )

纠正:民事诉讼中,谁主张权利谁负有举证责任,刑事自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自诉人,郭某家属提出赔偿诉讼主张,此时郭某家属负举证责任。

11.(2024·全国·高考真题)甲在A市税务局办理业务时,因办税大厅地面湿滑,不小心摔倒导致骨折。甲诉至法院要求该税务局赔偿,甲应当委托律师帮助其进行诉讼。 ( × )

纠正: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原告可以委托律师帮助其进行诉讼,而不是“应当”。

12.(2024·北京·高考真题)合同载明“游客需自担风险和责任”,F公司可据此免责。 ( × )

纠正:合同载明“游客需自担风险和责任”属于免除己方责任的无效条款,F公司不可据此免责。

13.(2024·湖南·高考真题)若刘某不服法院的判决,可在一审判决生效后十五日内提起上诉。 ( × )

纠正:若对某不服法院的判决,可在一审判决作出后十五日内提起上诉,启动二审程序、一审判决生效后不能上诉,只能提起再审程序。

14.(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张和小李若经过人民调解达成协议,该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小张提起诉讼,如果小李不提交答辩状,会影响法院审理案件。 ( × )

纠正: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才具有强制执行力,否则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15.(2023·全国·高考真题)餐厅员工擅自将其品尝新菜的画面拍摄下来,并将照片作为宣传文章的内容发布在餐厅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照片中夏某的脸部和身体特征清晰可辨。夏某得知此事后,要求甲餐厅删除该照片,遭到拒绝。甲餐厅发布的照片属于物证。 ( × )

纠正:照片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是通过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证明夏某肖像权受到侵害的事实,而不是通过外形等证明该事实,因此属于电子数据而不属于物证。

16.(2023·河北·高考真题)旅行社“集满38个赞,免费游港澳”的意思表示属于承诺。 ( × )

纠正: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集满38个赞,免费游港澳”的意思表示属于要约邀请。

17.(2023·辽宁·高考真题)消费者若主张平台侵犯其个人信息权益,要证明平台存在过错。 ( × )

纠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造成损害,个人信息处理者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侵权责任。因此应当由平台承担证明自己不存在过错的举证责任。

18.(2023·北京·高考真题)化学原料泄漏是因不可抗力引起的,化工公司无需承担赔偿责任;本案符合举证责任倒置情形,草莓采摘园主无需提交合法权益受损的证据。 ( × )

纠正:化学原料泄露是因当地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不属于不可抗力。本案属于环境污染,符合举证责任倒置情形,但是不意味着草莓采摘园主不提供任何证据,主要证据由化工公司提供。

19.(2023·山东·高考真题)若主管部门作出了专利权无效宣告,甲公司可向法院起诉且需承担举证责任。 ( × )

纠正:甲公司起诉行政主管部门,属于行政诉讼,应当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而不是由甲公司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20.(2022·浙江·高考真题)吴某家住西城区,东城区市场监督局对吴某作出行政处罚。吴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既可以由东城区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西城区人民法院管辖。 ( × )

纠正:本案应由东城区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1.调解是通过法律手段,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 )

纠正:调解是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22.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具有强制力。( × )

纠正: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经人民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23.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 )

纠正:人民调解,被誉为伟大的“东方经验”。

24.仲裁是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 )

纠正: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25.仲裁审理公开进行,一裁终局。( × )

纠正:仲裁程序比较灵活,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

26.所有的纠纷都能用仲裁方式加以解决。( × )

纠正:不是所有的纠纷都能用仲裁方式解决。不能仲裁的纠纷包括:①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27.人们可以同时选择仲裁和诉讼以更好地解决矛盾和纠纷。( × )

纠正:在仲裁与诉讼之间,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加以适用。

28.仲裁审理一般不公开进行,而且一裁终局。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 )

29.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佳途径。( × )

纠正: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30.人民法院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 )

纠正: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31.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 )

纠正:民事诉讼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刑事诉讼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32.诉讼的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诉讼。( × )

纠正: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均可提起。行政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33.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

34.刑事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 )

纠正:行政诉讼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自诉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35.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不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

纠正: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36.张三因债务纠纷被李四告上法庭,张三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帮助自己进行诉讼活动。( × )

纠正:辩护人是在刑事诉讼中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帮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称为诉讼代理人。张三因债务纠纷被李四告上法庭,属于民事诉讼,张三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帮助自己进行诉讼活动。

37.甲状告乙,开庭时发现审判人员中有一个是乙的老同学,甲可以向法庭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 × )

纠正: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乙有同学关系,可能会影响本案的公正审理,甲可以审请该审判人员回避。

38.甲对法院有关他与乙之间的合同纠纷案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收到判决书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

纠正: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日。甲对法院有关他与乙之间的合同纠纷案的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收到判决书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39.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可以收取费用。( × )

纠正: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财物。

40.法律援助都是针对经济困难群体实施的。( × )

纠正:法律援助的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人、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1.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提供支持。( × )

纠正: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

42.三大诉讼的管辖原则是一样的。( × )

纠正: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43.社区邻居甲与乙之间存在经济纠纷,甲持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诉讼就成立了。( × )

纠正:起诉并不必然导致诉讼成立,法院接受诉状时要审查,登记立案后诉讼才能成立。

44.起诉可以向任何的人民法院提出。( × )

纠正: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45.起诉应向原告所在地的法院提出。( × )

纠正:起诉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为级别管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为地域管辖。

46.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 )

47.由于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因此二审裁判就是终审裁判,无论何种情况当事人都不能再上诉。( × )

纠正: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裁判就是终审裁判,当事人不能再上诉。但是当事人认为二审裁判仍确有错误的,还可以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再审,即审判监督程序。

48.对一审判决不服的都可以提起上诉。( × )

纠正:我国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一审结束后,当事人不服一审裁判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上诉。但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同时就是终审判决,对此不能提起上诉。

49.诉讼中遇到过“有理说不清”的烦恼,其根源就在于不懂法律。( × )

纠正:诉讼中遇到过“有理说不清”的烦恼,其根源就在于手中没有过硬的证据,而非不懂法律。

50.承担举证责任的都是原告。( × )

纠正: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这里的主张者并不是专指原告。原告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被告对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51.甲要求乙把去年借的钱还给他,乙说已经还了,两人相持不下。如果闹上法庭,举证责任在甲。( × )

纠正: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甲、乙都有举证责任。甲要对去年乙向他借钱的主张进行举证,乙要对他已经把钱还给甲的主张进行举证。

52.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公安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 × )

纠正: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53.在诉讼中,我国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 × )

纠正: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决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不实行。

54.偷拍、偷录的资料不能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 × )

纠正:证据的取得要合法,如果偷拍、偷录的资料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如窃入别人家中),这种资料就不能作为证据;如果不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

5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任何诉讼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