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后练习
编制: 审阅:
一、选择题
1、虽然西方现代主义城市雕塑技法值得我们借鉴,但中国人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我们要创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城市雕塑作品。这一观点强调了( )
A.要海纳百川、熔铸百家,充分吸收外来文化
B.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世界优秀的文化为营养
C.要科学分析、认真甄别,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D.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见贤思齐”要求我们( )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3、漫画《捍卫英雄》要求我们反对( )
A.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
B.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封闭主义”
C.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D.推崇外来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从文化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B.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是错误的
D.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外来的文化成果
5、“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推动文化创新不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融合只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汪国真说,他的写作风格受我国古代的李商隐、李清照和国外的普希金、狄金森的影响比较大,悟于李商隐的警策、李清照的清丽、普希金的抒情、狄金森的凝练,最终创造出自己的平实、简洁的诗风,深受读者的喜欢。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坚持文化复古主义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摆脱社会实践的束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这启示我们( )
①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 ③应坚持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 ④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历程中,我国互联网企业曾一度扮演追随者角色。但因互联网政策、环境及消费群体文化需求与国外不同,许多国外的技术和成功经营模式复制到我国后折戟沉沙。如今,我国部分原创的互联网技术和经营模式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吸引国外互联网企业学习借鉴。这一变化对文化企业的启示是( )
①学习、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②在文化交流互鉴过程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要立足社会实践,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④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向外进行文化渗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③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早在3000 年前,东西方舞乐艺术交流的盛会,就在新疆的天山脚下拉开序幕。流传至今的传统舞乐艺术,大多得益于丝绸之路文化的深层滋养,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文化的前沿窗口,许多西域舞乐文化多从新疆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对我国古代音乐、舞蹈的繁荣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宋词、元曲以及我国戏剧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表明( )
①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为我所用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②对丝路沿线国家文化的认同是我国古代舞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③西域舞乐文化的传入是我国古代舞乐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创作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1、历史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对此,下列表述合理的有( )
①只有借鉴外来文化,才可以促进自身民族文化的发展 ②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来有益成果 ③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④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实现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0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周年。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当今世界,我们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必须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或其他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但在学习与借鉴时,我们必须( )
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④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历史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对此,下列表述合理的有( )
①只有借鉴外来文化,才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②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气度,了解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③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时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④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实现和睦相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中国戏曲艺术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与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中国戏曲艺术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
①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发展要固守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印度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我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我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让达尔文点赞,令李约瑟称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在纪念李时珍500周年诞辰大会上,李时珍呕心沥血近三十载完成的巨著《本草纲目》再次引发热议,也将大众的目光引向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未来。当下,中医药的发展,还面临误解的杂音、偏激的噪音。中医药长期处于被过度质疑的境地,甚至有人认为科学改造中医,就须放弃中医原创思维,废弃望、闻、问、切等中医临床手段。被迫“转基因”,中医的合理内核面临“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危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对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偏激的噪音进行批驳。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
徐悲鸿抵欧之初,目睹了大量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优秀作品。于是,他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并在坚守国画本色的基础上,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1)徐悲鸿在学画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
(2)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对此,你能提供一个事例加以说明吗?
第八课第三框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西方现代主义城市雕塑技法值得我们借鉴,但我们要创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特色的城市雕塑作品,这表明在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D符合题意;海纳百川、熔铸百家,并不是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而是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中“充分吸收外来文化”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不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在认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C中“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说法错误。故选D。
2.D解析: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见贤思齐”要求我们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发展本民族文化,D符合题意,A、B的观点明显错误;“见贤思齐”强调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以发展本民族文化,C强调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解析:漫画《捍卫英雄》是反对否定传统文化,并没有涉及外来文化,也并不是守旧主义,A错误。漫画《捍卫英雄》并不是新文化,且并不是封闭主义,B错误。题中抹黑英雄的做法,是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C正确。漫画《捍卫英雄》是反对否定传统文化,并没有推崇外来文化,D错误。故本题选C。
4、B解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体现的是学习外来文化,而不是弘扬传统文化,排除A。“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这表明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正确。C与题意不符。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的外来优秀文化成果,D说法错误。
5.A解析:“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①符合题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符合题意。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③错误。实现文化融合不只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还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错误。故选A。
6.C解析:汪国真的写作风格受我国古代的李商隐、李清照的影响,体现了①;“坚持文化复古主义”是错误的做法,②排除;汪国真的写作风格也受到国外的普希金、狄金森的影响,体现了③;文化发展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错误。 故选C。
7、C解析:题中事例强调我国儿童书市场民族文化的缺失,说明要依托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同时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②④符合题意。题中事例强调我国儿童书市场民族文化的缺失,而不是强调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①不合题意。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自觉抵制西方文化,③说法错误。
8.C解析:材料说明在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不顾本国实际,完全复制国外的技术和成功经营模式是不行的,要结合本国国情,以自身为主体,大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立足社会实践,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必由之路”说法过于绝对;文化渗透属于文化霸权主义行为,应坚决抵制,④说法错误。故选C。
9.B解析:“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③符合题意;②中“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主义行为,观点错误;面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中“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10.B解析:面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要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③中以西域舞乐文化的传入为基础的观点错误。故选B。
11、C解析:材料阐释的是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体现了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外来有益成果,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实现和睦相处,②④符合题意。“只有借鉴外来文化,才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说法错误,①排除。材料没有强调如何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③与题意不符。
12.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如何积极借鉴别国或其他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也就是文化“引进来”的问题,②③强调的是我国如何引进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强调的是我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解析: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说法绝对化,排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体现了文化发展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实现和睦相处,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④符合题意;应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③说法错误。故选C。
14、C解析:文化创新的根基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①说法错误;题干材料说明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②③正确;对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④错误。
15.C解析: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①符合题意;衍生出的新儒学依然以儒学为主,说明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符合题意;不同文化具有差异性,②中“消失”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④说法错误。故选C。
16、答案:①文化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中医药发展中的偏激的噪音,抛弃了中医的合理内核,将使中医文化的创新发展失去创新的根基。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但在学习和借鉴西医药文化的优秀成果时,只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深深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才能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彻底抛弃中医合理内核的偏激的噪音,是一种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倾向,应予以反对。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对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偏激的噪音进行批驳。回答时结合材料和试题设问确定答题所需要的知识点。
17、答案:(1)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学习和吸收西方绘画精华。②在学习、借鉴西方绘画精华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例如: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发现了青蒿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