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导学案
编辑: 审核:
【自主预习】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观点
(1)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_________、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________。
(2)认识: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_______的。
2.对策: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________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_______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________和运行机制,以发展_______。
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1.原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______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把____ ___同____ ___相结合,同____ ___相结合,实现了___ ____,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3.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_______,___ ____,坚守_______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课堂探究】
议题一:怎样认识“拿来主义”?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是一种什么观点?
(2)“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说明了什么道理?
议题二:洋为中用、开拓创新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过,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国内许多学堂、外国许多留学生,在这期内蓬蓬勃勃发生。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我们应当怎样学习外来文化?
【易混易错】
1.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
2.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推动文化发展。( )
3.只要我们敢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外来文化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
4.吸收外来文化,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
【课后巩固】
1.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驱散黑暗,带来光明。我国首辆火星车以“祝融号”为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意在( )
①依托现代科技,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②继承传统文化,提供追梦火星的物质力量
③弘扬中国精神,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发展 ④表达民族情感,寄托对航天事业的美好愿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某市皮影艺术博物馆联合当地大剧院推出沉浸式互动皮影秀,将皮影戏用投影巨幕呈现让皮影与脱口秀同台演出,通过跨界艺术和声光电技术将皮影艺术的精致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这一做法说明( )
①传统皮影艺术的深厚底蕴能激发观众的共鸣
②与不同艺术形式融合丰富了传统皮影戏的内涵
③坚持不断创新才能让古老的皮影艺术永葆生命力
④采用新表演方式才能使皮影艺术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1中国牛年,英国推出了牛年邮票,它的主票采用焰火图案,副票则由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设计的生肖图案和英国5个城市举行中国新年庆典、唐人街装饰等元素的照片组成。由此可见(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世界各国都能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 ④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实现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一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 ②生命中的一切体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④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山海情》摒弃以苦煽情和以喜避实的惯用套路,在不回避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展现向上、向善的精气神;《觉醒年代》把视角放在“我”身上,讲述在历史画卷中具体人物的苦乐悲欢。两部电视剧均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
①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造
②理解人们的文化需求,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发展大众文化,为流行文化注入中华传统思想
④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诗词大会》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我国将推动中华古诗词进校同。在校园开展古诗词教育活动的意义是( )
①发挥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②促进古诗词与时代元素的融合
③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④促进古诗词形式的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电视《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特制节目用“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的结构方式,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该节目( )
①成功播出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②在传播过程中融德育和美育于一体
③成功关键是能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世界各地欢庆春节的方式变化不小:在西班牙,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中华美食节”等活动于线上展开;在巴拿马,《中国故事·十二生肖》云展演带观众走入中国四时风貌的时空之旅……春节带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借助新技术更广更深入地走进世界各地。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借助新技术打破时空局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②推进对外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趋同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能为其他民族所欣赏、接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央视春晚舞蹈《朱鹦》的演员们的下身肢体动作参考芭蕾等西方舞蹈元素,上身动作则采用中国舞元素,“内”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外”传人与自然界生灵平等共处的理念。融艺术精神、历史视野、时代感知、世界眼光于一炉的特征使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
①尊重文化差异,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 ②植根民族文化土壤,推动创新发展
③博采众长,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④注入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儿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导学案
【课堂探究】
议题一:
【答案】(1)“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是一种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我们要御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说明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议题二:
【答案】(1)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易混易错】
1、答案:×
解析:对待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答案:×
解析: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但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保持开放的心态只是其中之一。
3、答案:×
解析:我们要敢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但是外来文化必须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4、答案:×
解析: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课后巩固】
1.D①: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是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而非依托现代科技,①错误。②: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可以提供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②错误。
2.A②:”沉浸式互动皮影秀”没有丰富传统皮影戏的内涵,②说法错误。④:采用新表演方式可以使皮影艺术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才能”说法太绝对,④说法错误。
3.C②:材料没有体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观点不符合题意。③:说法与事实不符,并不是各国都能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③说法错误。
4.B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不是生命中的一切体验,②说法错误。④: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得到发展,保持着特色,而不是渐趋一致,④说法错误。
5.A③:材料未体现发展大众文化,为流行文化注入中华传统思想,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涉及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不符合题意。
6.C②:题干旨在说明我国途径中华古诗词进校园,并不涉及促进古诗词与时代元素的融合,②错误;④:题干旨在说明我国途径中华古诗词进校园,并不促进古诗词形式的创新,④错误。
7.A③:题中用美术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弘扬的是本民族的文化,未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排除③。④:党史中的精神不属于传统文化,属于革命文化,排除④。
8.D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是错误的,①排除。③: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融合趋同的说法错误,③错误。
9.C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尊重文化差异,但不是与世界文化融为一体,①说法错误。④:材料没体现注入时代精神,同时,文艺创作要“引领时代发展方向”的说法也不妥,④排除。
10.D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A表述错误;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不一定能实现文化创新,该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C: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没有体现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与题意不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