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同步练习
编制: 审核:
一.单项选择题。
1.美育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灵活动,是人类围绕着对美的感知、鉴赏与创造的综合性教育活动。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增强美育熏陶”“增强文化理解”。落实这一要求( )
①必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和传播美
②利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需要将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全部渗透到学生生活实践中去
④能够发挥出教育具有的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日,百度沸点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包括“966”“柠檬精”“我太难了”“好嗨呦”等。这些“网络流行语”是观照现实的一面镜子,有助于帮助我们“读懂中国”。这表明( )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C.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D.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3.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下列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论述是( )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③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9•江苏卷)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
- 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 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2018•江苏高考)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7.(2015•四川高考)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8.(2015•天津高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9.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困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
A.文化为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10.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要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里的“文化”( )
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参加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是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
④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
-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下图漫画《变与不变》,变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变的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陋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依据是
- 文化塑造人,落后文化会阻碍经济发展
- 文化具有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 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列对经济与文化之间关系传导顺序的排列,合理的是
①文化产品增多,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③资本涌入,文化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 2018年9月3日,第十六届临沂书圣文化节隆重举行。文化节立足学术拓展和经典传赏,同时以文博理念繁荣艺术市场,推动文创精品与本地市场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本地文化商贸发展活力。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随着时代的变迁,“尴尬”一词逐渐改变了它最初的含义,不再是难堪得无以言表的意思了。“尬”字在百度数据中成功逆袭成为了“我开心就好”的代名词,并演化为 2017 年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尬文化”。“尬”字内涵的“逆袭”折射出
-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 文化具有历史性,文化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D文化具有社会性,新文化必然代替旧文化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
-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成果
- 我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
-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二.非选择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态势复杂、波及面广,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战“疫”之中,党中央和政府坚强领导、审时度势、科学指挥;广大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奔赴一线,成为了抗击疫情最坚固的防火墙、最可敬的白衣战士,发扬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千万人民子弟兵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社会各界人士心系疫情、鼎力相助、勤力同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积极开展和成功,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精神具有强大凝聚力。
- 有人认为:“民族精神对我国抗击疫情意义重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某班计划召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主题班会,请你为班会设计三个活动环节。要求紧扣主题,切实可行。
- (2019•北京卷)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材料 “歌以咏志”,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
70年长歌未央。《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大地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歌以咏志”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