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梳理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必备知识提纲:

1.文化的内涵?(狭义)

    2.文化的特点?(从产生、核心、※载体来看)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与文明关系?

※5.文化的功能?(对社会;对民族,对人,对经济政治)

    6.中华文化的形成?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9.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求)?

※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1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1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4.理解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15.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16.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具有时代性)表现?

※17.怎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求)

※18.分析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XX精神?

 

考点一: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 什么是文化
  1. 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产生来看)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从文化的核心来看)

③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从呈现形式来看)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政治发展完全同步。(可能“先于”或“落后于”)

②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4.文化与文明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性质不同:    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先进文化;反映腐朽和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落后文化。

内容不同:    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物质方面的进步)精神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政治文明       (制度方面的进步)生态文明    (生态方面的进步)   

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联系: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②创造主体都是人。③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5.文化的功能?(对社会;对民族,对人,对经济政治)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点二: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包容性)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①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②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③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4.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求)?

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P97

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③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P100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根本)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民族)

 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发展)

 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

 

考点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要求?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P99

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P99

2.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做法

(1)作用:  对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2)推广: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3)弘扬: 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4)传播: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理解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②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③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意义)

3.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① 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4.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具有时代性)表现?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就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铸就了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

5.怎样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求)

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分析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XX精神?

①XX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XX时期)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完善、继承与和发展, (XX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②XX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 弘扬XX精神有利于(结合材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