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课后作业
编制人: 审核人:
一、选择题
1.历史上形成的古老街区处在继承与发展之间,自有其纠结所在:有人主张让城市留住记忆,维护历史街区风貌;有人主张不断吸收新的社会能量,保持新鲜活力;还有人主张拆掉老旧街区,以推进城市面貌的现代化。面对这些纠结( )
①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②需要在保护历史风貌与顺应现代生活之间进行平衡思考
③应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发展规律
④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平衡老旧街区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可见( )
①要用分析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确保规划编制客观化
②规划的普遍性和发展的特殊性相互联结推动事物发展
③国土规划编制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是否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是衡量国土规划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支付转账、解锁解密、交通安检、门禁考勤,越来越多的场景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升。但人脸数据等信息存在着被过度分析和滥用的风险,引起人们的担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人脸识别技术是新事物,足以取代其它各种人员识别手段
②量变引起质变,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生活的便利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边界
④应坚持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让人脸识别技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漫画《跨越》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要重视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作用
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群众观点
③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④要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很多历史渊源深厚的老厂房、厂址被废弃,很多工业遗址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永远消失。而成都东郊老工业区利用废旧机床、罐体和管道、玻壳半成品改造成艺术小品,营造了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实现了工业传统与时尚的共融。这说明( )
①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决定价值判断的正确性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基于社会实践而形成
③观念创新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④物的价值能随着时空及条件的改变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一定能够做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可见,做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前提是( )
①熟悉民情,提高决策能力 ②依靠人民,集中群众智慧
③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出发点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面对新冠疫情,疫苗成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稀缺物资。部分国家却囤积疫苗优先满足本国,拒绝对外开展疫苗合作,还将中国援助疫苗的行为歪曲为获取地缘政治利益的“疫苗外交”。抵制疫苗合作政治化,拒绝“免疫鸿沟”需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构建抗击疫情的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②建立新的联系,研究病毒特性并找到研制疫苗的方法
③抓住国际抗疫的主要矛盾,加强国家之间的疫苗合作
④国家之间树立正确疫苗合作观,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大党初心如磐。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宣言砸碎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打下坚实基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个有利于”则顺应发展规律在更大范围内激发出人民的创造力;“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加聚焦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由此可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有( )
①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把握住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国情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创造奇迹提供根本保障
④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逆行原指逆车流方向行驶,后指逆逃离危险的方向迎难而上。在疫情期间许多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废寝忘食、投身抗疫,被称之为最美“逆行者”。“逆行者”被赋予新内涵并成为流行语,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类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有其自身特点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特征,词义内涵受诸多条件制约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年度流行语必将打上特定时代的印记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流行语能给社会带来深刻持久的积极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幌子,以“史料钩沉”为借口,试图歪曲历史、割裂源流,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抓住一些个体细节试图对一些早有定论的汉奸、反动派、卖国贼等搞所谓“重新评价”“翻案”。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些行为,这是基于( )
①认识历史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否定党史本质
②以个体细节覆盖整体历史面貌是历史唯心主义
③历史观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正本清源
④党的发展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1年5月5 日《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份加拿大约克大学对近两万名中国民众进行的民调。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于各级政府都更加信任了:98%的受访者信任中央政府;91%的人称他们“信任”或“完全信任”当地的乡镇级别政府。县级政府信任度结果为93%,市政府94%,省政府95%。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中国各级政府能够赢得民众的高度认可是因为( )
①始终以群众路线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②始终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人民的利益是否全部得到满足是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④始终能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原本各有千秋,何必分个高低”。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3.闲置交易日益成为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中国闲置物品交易的范围从有形的物品到无形的权益,似乎万物皆有;交易规模从2015年约3000亿元到2020年破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接近3万亿元。闲置交易中,你可以看到“精打细算”的作风,“绿色环保”的理念,“简单生活”的态度。从哲学角度看( )
A.闲置物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的判断
B.价值观影响了人们对闲置物品价值的评判和挖掘
C.闲置物品得到再利用,“无用”与“有用”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D.闲置交易提升了物品的功能,实现了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融合发展
14.“华夏”一词在《尚书》、《左转》中已经出现,初指地理概念,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华夏一词又具有了文化沉积价值。唐《春秋左传正义》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一诠释沿用至今被广泛认可,华夏儿女引以为豪。上述情况( )
①体现出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②指出了个人必须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③说明人们立场的差异,并未影响文化追求上的整体一致性
④启示我们社会价值观是民族和国家持久、深层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2022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增进人类福祉为首要原则,明确了科技活动的动力原则和行动规范。这表明( )
①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事物属性与人类利益的统一
②根据人的需要调整价值标准才能保证其科学性
③真理和价值是人实践活动两个相互关联的尺度
④科技伦理能够引领并决定着科技创新的向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选择题答案:
1-5 6-10 11-15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绿色发展理念看,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其实就是发展生产力。2015年开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不少伐木工人转岗成为护林员。当人们惊叹于中国国土卫星图像“变绿”了,其实尤应致敬那些植绿护绿的劳动者。从“砍树人”到“看树人”,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时期,从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从农药化肥减量显著到绿色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在方方面面,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由“砍树人”转变为“看树人”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30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发布研究报告,此报告是新冠病毒全球溯源工作的中国部分。
疫情是天灾,不是人祸。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发生同类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病毒溯源要以科学为依据,要由科学家和医学专家的研究成果作为证据,要用科学来支撑人类应对疫情的发生和发展。
根据中国与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报告,中国采取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在减缓疫情蔓延、阻断病毒人际传播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避免或至少推迟了数十万新冠肺炎病例。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然而,一些戴着反华反共有色眼镜、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西方媒体和政客,不断利用疫情歪曲和丑化中国抗疫措施,声称中国的抗疫措施限制了个人自由,侵犯隐私权,是对人权的“镇压”,对此,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病毒溯源目的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