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特殊,个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普遍,一般)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哲学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1)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五行说、形神说、阴阳说、活火说。如:气者,理之依也;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看作世界的本原。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

①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②基本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b.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谁是世界的本原)、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往往起阻碍作用。

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这要求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

二、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规律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注意:规律不能被消灭、改造。)

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细节知识: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客观,形式主观)。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联系三特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2)(3)有时合并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有时需要具体看强调的是整体还是部分,选择相关的角度)

①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总)

②整体局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系统优化方法原理+方法论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发展的根本途径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5)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是辩证的否定。①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立足实践。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对立统一观、矛盾分析法)

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被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求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在事物发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个矛盾中又包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抓重点和主流。

(第5点一般根据材料可替换为:强调主要矛盾时,用“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强调矛盾主要方面时,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没有WORD版文件,请自行整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