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时代的主题
1.2024年5月30日,中国——中亚应急管理部长级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各方签署了《关于建立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正式建立。中国同中亚五国,都普遍面临较高的地震、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艰巨任务。中国——中亚应急管理合作机制的建立( )
①顺应了时代主题的变化,展示了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②基于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凝聚了地区行动共识
③有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亚洲一体化进程
④有利于提升地区应急管理能力,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了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总结了过去4年中美关系发展的七点经验启示,其中强调,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不容挑战。这一经验启示( )
①传递了中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
②意在提醒美方应从共同利益出发,拓展合作、消除分歧
③明确了中方原则底线,为中美关系企稳向好构筑发展基座
④表明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合作代替竞争才是中美相处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下列属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的有( )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各国相互依赖
②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贸易战日益激烈
③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结盟抱团
④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朝鲜外务省报道局3月9日发表新闻公报,谴责美国和韩国举行“自由之盾”大规模联合军演。新闻公报说,朝美政治军事对抗格局因美国针对朝鲜的战争玩火行为而更接近爆发临界点,其对抗模式也变得更加危险。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和平问题依旧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
②冲突是国际关系基本形式之一
③朝美两国关系变化取决于两国的外交政策
④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艰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美国政策多变,飘忽不定。欧洲出于自身安全、经济等诉求支持乌克兰,力图“上桌”并施加真正影响。美欧不断拉扯、分歧明显,跨大西洋关系裂痕加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谋求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②国体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美欧利益分歧导致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变化
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关系出现深刻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11月7日,2024中德经济合作对话暨中德创新产业园推介会在德国巴登—符滕堡州首府斯图加特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政界、商界等百余人出席活动,200余名德语区企业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会议,分享中德经贸投资经验,推动互利合作。与会人士表示,随着中德经贸合作持续深化,中德地方合作亮点不断,越来越多德国企业看好中国创新活力与市场潜力。这表明( )
①中德顺应时代主题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②中国和德国的友谊源远流长,命运与共
③中国和德国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④加强对外交往是我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战争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冷漠荒凉,到处是一片荒凉与死寂。而和平所到之处,枝开繁茂花开遍地,天地间呈现出一片安详繁宁。和平使善良的人类在此安居乐业。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这表明( )
①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②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
③维护世界和平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发展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巴以冲突作为交织着千年宗教文化纠葛、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矛盾及域外势力博弈敢于的复合型危机,其复杂性远超常规地缘冲突。在持续升级的平民伤亡和人道危机背景下,中国外交部11月30日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为平民保护、人道主义、多边协调等方面提供建设性方案。这说明( )
①对立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②中方的行为既符合本国的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③国家间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④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孟德斯鸠指出:“贸易的自然效应就是和平。两个国家既彼此通商,又相互依存,一方以购入获利,另一方则以出售获利,一切联合均以相互需要为基础。”下列能正确反映国际贸易对和平与发展的影响传导路径的是( )
①贸易促进分工 ②国际贸易增强 ③经济上共同利益扩大 ④促进和平与发展 ⑤减少战争和冲突隐患
A.②→③→⑤→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⑤ D.④→②→③→⑤
10.2024年2月第六十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会前发布的《2024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提出。“在地缘政治形势日益紧张、经济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许多国家的政府不再关注全球合作的绝对收益,而是越来越担心自己的收益低于其他国家。将绝对收益放在首位很可能会导致双输的态势——危及合作,破坏全球伙伴关系。”由此可见( )
①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让许多国家选择谈判与对话手段解决冲突
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了许多国家政府间的利益差别
③相关国家只有不把维护本国利益放在首位才能避免双输的态势
④为追求全球合作的绝对收益需要兼顾各方的安全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11月8日,菲律宾共和国出台“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海洋区域法”将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及相关海域非法纳入菲方海洋区域,妄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群岛海道法”同样是试图以国内法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很多地方与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海事组织决议不相符。
2024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就黄岩岛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对黄岩岛主权作出明确宣示。2025年2月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部队组织海空兵力持续加强中国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巡逻警戒,依法依规开展跟踪监视、警告驱离、登检查扣,进一步强化有关海空域管控力度,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阐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强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巡逻警戒的必要性。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既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标识以具有国际认知度的长城作为1945-2025主视觉符号,蜿蜒的城墙如巨龙昂首,勾勒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钢铁脊梁。光辉线条形成的“胜利之门”,是作者经历200余次量化调整,才实现了庄严感与动态光的统一,既隐喻正义终将驱散黑暗的历史必然,亦昭示在党的引领下,中华民族从战火中涅槃重生的悲壮征程。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某校团组织计划在全校举办一次宣讲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政治或当代国际政治及文化知识,以“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为主题,撰写一篇宣讲稿。
站内资料是一线教师辛苦制作的,有WORD版,登录后即可下载;付费资料一般是本站原创或者会员投稿资料;成为本站会员可以畅通无阻下载资料;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微信:dewish),否则构成侵权。创作不易,请尊重劳动!
本站地址:https://dewish.net,原文链接:请复制转载页面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