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七课练习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第76届联合国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②中国经济2020年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首位
③2021年日东京成功举办了第32届夏季奥运会
④欣赏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有( )
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
②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在京成立
③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性制度确立
④寿山石雕精品《八仙过海》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历史学家认为,皖南古村落、古民居是中华文明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徽州地区的民间积淀,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这反映了( )
A.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4.一个民族要想在长久的生命中经历过若干次锤炼后发现它的那些本能面目仍然存在,一方面是要有时代的延绵,另一方面是构成这个民族的特征应始终存在。这要求我们( )
①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释工作
②合理处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严格遵循传统文化先继承后发展的传承路径
④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汁原味,体现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设计理念遥相呼应。对上述图标和会徽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因其象形性,成为表现体育运动的跳跃感的独有形式
②在图标与会徽的方寸天地中,能洞悉中国文化中的动静虚实、大千气象
③运动元素与篆刻艺术元素巧妙结合,表明传统文化应该复兴
④图标和会徽的设计,是北京“双奥之城”留给世界的独特文化印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1年3月1日教育郎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中包括强战计划专业的古文字学,特别引人注目,汉字从起源到如今,在不断的演变中字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汉字是4写中华文化的软体,今天的中国人仍能通过汉字读懂古人的智慧。材料表明( )
①优秀的文化成果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
②汉字文化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中华文化新火相传,一脉相承
④汉字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目前中国顶尖设计师都倾向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弘扬了现代设计理念,这说明( )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魂”和“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文化的“体”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而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 )
A.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9.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于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 )
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③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
④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习近平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这告诉我们( )
①读书对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②优秀的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③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
④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WORD文档共8页,已排版,答案也是WORD版,请下载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