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5山东高考题:专题0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专题09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考点

四年考情(2022-2025)

命题总结

考点1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年2考)

2023山东卷、2024山东卷: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内容博大精深;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1.选择题常以文化现象、文化交流活动等为素材,考查文化的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等知识;主观题多要求结合具体文化案例,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措施,如结合某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分析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高频考点: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文化自信。

3.以文化强国建设、文化“走出去”等为背景,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注重考查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点2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4年1考)

2023山东卷: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考点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年2考)

2022山东卷、2025山东卷:考查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

 

考点01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024·山东·高考真题)玑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作了玑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玑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

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

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玑衡抚辰仪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①正确。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排除。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没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没有创新其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排除。④:中国将复制品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这象征着中斯友谊,将促进两国共同开展科学探索和交往,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④正确。故本题选B。

 
   

2.(2023·山东·高考真题)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1)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灯塔]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又系于无数心怀山海的接棒者。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

——摘编自《南方日报》

(2)“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来源,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塑造中华文化的丰满形象和精神面貌。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应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凝聚民族合力、赓续民族精神,不断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③中国共产党正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继续增强中华文化自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④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全社会价值追求“最大公约数”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凝聚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追求,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发展。

(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体现了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雷锋所处的年代、他所做的事情与雷锋的接棒者所处的年代、所做的事情并不相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时代、领域里发光发热,雷锋是特别的先行者,是我们的榜样力量。③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虽然雷锋与接棒者存在诸多不同,但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精神内核是相似的,始终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无论处于哪个历史时期、无论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我们与雷锋永远是最熟悉的青春同行者。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②: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可联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关键词③: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可联系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谈谈你对“穿越60年,你和他的青春如此相似”这句话以及图片内容的认识,需要调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关知识进行拓展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一人→可联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关键词②:一个雷锋带动了一代又一代“雷锋”→可联系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

考点02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1.(2023·山东·高考真题)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园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月亮门与云墙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

③月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④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④:月亮门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寄托了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月亮门既具有实用性,又包含装饰性,实用性与装饰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表明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④正确。①:亮门与云瑞给人美的享受,表明其具有美学价值,而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而不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①错误。③: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令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③错误。故本题选C。

考点0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025·山东·高考真题)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物质层面的变革与发展,更是精神世界的重塑与升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途上,文明底色厚重深沉,文化发展旗帜鲜明,时光长河积淀的精神伟力更加磅礴……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特种邮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徽

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模拟画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

【参考答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振民族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考查目标】

本题以“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设置问题情境,以思想政治学科必备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为考查内容,主要考查考生对情境中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阐述和四幅图片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的关键能力,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要求考生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本题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的角度出发,以具有代表性的四幅图片设置情境,要求考生结合文字与图片深入阐释新时代应如何“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旨在引导考生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更宏大和长远的维度思考增强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意义;引导考生勇于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当中,坚定文化自信。本题需要获取和解读文字及图片隐含的信息,综合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系统阐明对新时代应如何“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的认识。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必须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弘扬、传承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脊梁,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振民族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中国精神。这就要求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中国力量,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石。

2.(2022·山东·高考真题)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1)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达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定文化自信。

(2)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干事创业要“致广大”,有远大的目标规划;

②部分影响整体,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要“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规划落实落细,积微成著;要统筹兼顾“致广大”和“尽精微”,把远大的目标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3)参考示例:对中国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它书写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里,书写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增多的蓝天、不断延伸的绿道、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古代经典

考点考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可联系教材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知识;

关键词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可联系教材民族精神知识;

关键词③: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可联系教材文化自信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需要调用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统揽大局→可联系教材整体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方法论;

关键词②: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操作中细致精当→可联系部分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方法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

第二步:根据主题梳理观点与写作逻辑。

参考观点①: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注重生态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可联系教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

参考观点②:立足新时代,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可联系教材新时代知识;

参考观点③: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可联系教材中国梦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提干要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