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易错易混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1.(2025·北京·高考真题)展出的手绘作品复原了革命原址的文化价值,成为百年红色记忆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 )

纠正:展出的手绘作品有利于展现和传播革命原址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复原”革命原址的文化价值。

2.(2025·河北·高考真题)红色文化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 。   ( √ )

3.(2025·湖南·高考真题)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锻造抗战精神的载体。( × )

纠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抗战精神是爱国主义在抗战时期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不是锻造抗战精神的载体。

4.(2025·广东·高考真题)传统礼仪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文明素养。( × )

纠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5.(2025·湖北·高考真题)遵义会议精神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 )

纠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6.(2025·黑吉辽蒙卷·高考真题)中国传统色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审美及精神追求的物化形式。( √ )

7.(2025·黑吉辽蒙卷·高考真题)梯田体现出人民群众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源泉。( × )

纠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8.(2025·安徽·高考真题)文化交流交融决定着民族文化的发展。( × )

纠正:文化交流交融对民族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

9.(2025·云南·高考真题)民歌成为人们向往和歌颂美好生活的新形式。( × )

纠正:民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并不是人们向往和歌颂美好生活的新形式。

10.(2025·湖北·高考真题)年画是体现中华民族整体精神风貌的独特文化符号,内容形式各异的年画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 )

纠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优秀文化能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1.(2025·安徽·高考真题)保护利用抗战文物意在弘扬革命文化,拓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展示民族气节,凸显中华民族文化优越性。( × )

纠正:保护利用抗战文物主要是为了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蕴含的伟大抗战精神,其目的不在于拓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12.(2025·安徽·高考真题)制作者可以根据观众的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 )

纠正: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不是根据观众的需要随意建立联系。

13.(2025·河北·高考真题)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利用好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 )

纠正:教育强国建设的立足点是中国自身的发展实践。

14.(2025·云南·高考真题)优秀作品受欢迎是因为迎合大众需求,优化了公共文化服务。( × )

纠正:优秀文化作品应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一味迎合。

15.(2025·河北·高考真题)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 √ )

16.(2025·江苏·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勇于担当文化使命。( √ )

17.(2025·湖南·高考真题)丰富文化表达方式是优秀潮玩产品走红海外的根源。( × )

纠正:丰富文化表达方式是文化走红的原因,但不是根源,优秀潮玩产品走红海外的根源在于其承载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18.(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于社会实践,红色资源是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 )

19.(2024·江西·高考真题)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 × )

纠正: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而不仅指革命精神。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20.(2024·浙江·高考真题)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 )

纠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1.(2024·北京·高考真题)人们的精神世界归根到底是由语言文字塑造的。( × )

纠正:物质决定意识,人们的精神世界归根到底是由客观存在塑造的。

22.(2024·安徽·高考真题)通过乡村好地名弘扬传统道德和人文精神,增强民众的归属感。( × )

纠正:“弘扬传统道德”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弘扬传统美德。

23.(2024·湖南·高考真题)“助推器”表明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 )

纠正:文化的力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是经济对文化的作用。

24.(2024·浙江·高考真题)工匠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 )

纠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25.(2024·天津·高考真题)国潮涌动是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

纠正:国潮涌动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创新,而不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国潮的兴起更多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体现,而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6.(2024·全国·高考真题)民族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决于人们的精神追求。( × )

纠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取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人们的精神追求。

27.(2024·安徽·高考真题)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地吸纳人类文化成果,应在文化交融基础上增进文化的相互认同。( × )

纠正: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文化发展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立足国情基础上,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且认同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化。

28.(2024·福建·高考真题)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 )

纠正:文化事业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不是以市场为导向。

29.(2024·江西·高考真题)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 )

纠正: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说法错误。

30.(2024·全国·高考真题)传承发展先进文化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每个人都对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贡献。( × )

纠正:辛勤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每个人都对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贡献”的说法太绝对。

31.(2024·江苏·高考真题)这种“沉下去”的创作方式以满足用户各种文化需求为创作的导向。( × )

纠正:文化创作应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不是满足用户各种文化需求。

32.(2024·全国·高考真题)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辅相成,逐渐成为文化的核心,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 × )

纠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33.(2024·全国·高考真题)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 )

纠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

34.(2024·湖南·高考真题)山乡的自然风光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非意识形态性质。( × )

纠正:纯粹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所以山乡的自然风光不具有文化属性。《山乡巨变》描写了对农村农民的真挚情感,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35.(2024·全国·高考真题)创办“鲁班工坊”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跃升到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 × )

纠正:创办“鲁班工坊”说明我国职业教育的成功,但创办“鲁班工坊”并不意味着我国从教育大国跃升到教育强国。

36.(2024·湖北·高考真题)渐成时尚的新式马面裙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了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 )

纠正:满足人们基本文化需求的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37.(2024·湖北·高考真题)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服务特殊人群。( × )

纠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

38.(2023·浙江·高考真题)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

纠正: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39.(2023·全国·高考真题)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清雅意蕴。( × )

纠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恪守传统风格。

40.(2022·湖北·高考真题)文化创新途径是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 )

纠正:文化创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而不是坚持市场化创作导向。

41.(2022·湖南·高考真题)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

纠正: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2023·浙江·高考真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 )

纠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43.(2022·浙江·高考真题)中华文化通过传播,方显价值。( × )

纠正:中华文化的价值并不是只有通过传播才能显现,“通过传播、方显价值”说法过于绝对化。

44.(2023·重庆·高考真题)摆手舞在乡村振兴中获得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 × )

纠正:应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者不一定呈正比关系,并不是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就越大。

45.(2022·天津·高考真题)推动文化交融,实现中外文化趋同。( × )

纠正: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趋同”说法错误。

46.(2023·湖北·高考真题)古代文献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 )

纠正: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基础,立足时代之基,古代文献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础。

47.(2022·天津·高考真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 )

纠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夯实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48.(2022·浙江·高考真题)文物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纠正:文物镌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的印记,而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成立后才形成的。

如需WORD版文件请登陆后下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