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后练习
编制: 审核:
1.中国的酒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说法,然而今天众多的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见( )
A.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B.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全面继承 D.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在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领域,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这启示我们要( )
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文化复兴的营养 ②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
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 ④固守传统文化的基因,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清明节礼敬祖先、慎终追远和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的节俗主题在中国传承千年,至今不辍。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鲜花祭扫、网上缅怀等寄托思念的多种方式。对清明节习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B.要彻底抛弃清明节中的传统习俗
C.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D.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4.远古时期人们崇拜月亮只是一种朴素的敬畏心理,后来祭祀月亮成为一种特权,是地位的象征。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推动了中秋节正式诞生。团圆成为主题,月饼成为标志,这是明代以后的事情了。今天,人们过中秋节还是少不了赏月、吃月饼。中秋节的形成和演变主要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稳定性
C.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5.在全民书法热的同时,一些问题和现象也不容忽视。如在“新解构主义”等外衣下,打破传统经典的审美参照,追求狂怪离奇甚至荒诞恶搞、任意涂鸦的“丑书”怪书”乱象。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书法的发展必须在承续中华文脉的基础上 ②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
③需要多样包容,有效推动书法经典的传承 ④创新不等于恶搞,守正方能创新
-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宪法。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一直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根基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实践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吟诗歌、品美酒、论古今……为期一个半月的“诗仙太白·2020年中国诗酒文化节”落下帷幕。2020中国诗酒文化节自今年9月9日开幕至此,系列活动以“诗意重庆·快意人生”为主题,紧紧围绕“一座城、一首诗、一瓶酒”娓娓道来。该活动的举办( )
①开阔人们的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②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的素质
③弘扬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④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助推诗酒文化的发展
-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戏曲文化周推出《中国有戏》动漫H5,将传统戏曲与潮流动漫相结合,燃爆朋友圈,短短三天,点击量达2000万,网友评价“sa酷!”。关于中国戏曲燃爆朋友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戏曲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创新,就能推动其发展
②现代传媒为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③对中国戏曲中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要全部剔除
④中国戏曲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篇》,此典故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率最高的一则。习总书记所讲的“天下”与古人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古人的“天下”指的是天子统辖的区域,而习总书记所讲的“天下”是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一员,“大道”则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对该典故的全新阐释是基于(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先有继承后有发展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④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必须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2021年4月24日,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集、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古语中,“祝”的本意,是古代主持重大祭典的部落首领和宗教领袖,“融”有光明的意思。故“祝融”意为祈祷光明,可引申为追逐、向往光明。由此可见( )
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逐步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③古为今用能够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火星车命名的唯一来源
-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业、大孝可治国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与族群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世界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12.中国汉字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甲骨、金文、篆隶、行书、草书、楷书等,无不凝聚了丰富深厚的华夏文化。2017年5月13日,中国汉字艺术节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开幕,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墨舞演绎的汉字艺术魅力。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千余年来,孟子的智慧光芒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心灵。他提出“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的思想。下列与此观点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相一致的是(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①② 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一诺千金,言出必行。中国人历来把践诺守信看得极重,强调“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依然是当今中国人的处世准则,也在同世界交往的过程中被更多国家认可。材料体现出( )
①传统思想对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影响持久深远 ②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因时而变能更好推动社会发展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可以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一切问题
- ①③ 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1年7月7日,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合作,共同推出“健康中国游——太极拳和中医药文化”微课堂,助力澳大利亚民众强身健体,提高抵御病毒的能力。“太极拳”微课堂引领澳大利亚民众实践太极拳健身课程,走进太极世界;“中医药文化”微课程介绍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并进行推拿动作教学,使之成为澳大利亚民众学习中国文化的窗口。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成果 ④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某村原是空心村,土地闲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但是它与拥有5 000年历史的半汤农耕文化渊源深厚,农耕文化元素丰富。该村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出组合拳;成立合作社,让闲置土地成为花海;成立免费电商培训中心、农创基地,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元素,辅之以现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开发农耕工艺品,修改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建立二十四节气馆;等等。这些措施使该村面貌一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说明该村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过程中的做法。
1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等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连结在一起,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
材料二 目前,我国的中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等。很多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辩证施治了,必须借助仪器才能诊断疾病。有关中医存废的争论更是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2)在当今社会继承中医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