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哲学部分原理背诵

必修四哲学部分原理背诵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理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②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①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持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②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③人不能违背规律,但在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

【方法论】

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保障。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④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的唯心主义;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反对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的唯心主义;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点)

【原理内容】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规律的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②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矛盾;承认唯物辨证方法的前提:承认矛盾普遍性;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否定;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一)联系的哲学原理

原理

方法论

普遍性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性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离开事物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多样性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

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内容】(部分)

①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⑤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尤其是关键部分的作用,用部分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2、掌握系统优化的原理

【原理内容】+【方法论】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所以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②系统具有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从整体出发。

③系统具有有序性,尊重有序,循序渐进。

④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⑴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⑵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用发展的哲学原理

(1)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①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反对急于求成)

②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反对优柔寡断)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③把握适度原则,稳中求进。

(2)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我们要对未来从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既要反对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3.矛盾的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矛盾即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三、认识论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们要重视真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哲学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承认真理,坚持真理,尊重真理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发展真理

明确真理与谬误的界限,辩证的看待谬误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

一、社会历史的本质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原理内容】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

b.过程上: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决定“变化”)

【方法论】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时间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b.性质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

二、社会历史的发展

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⑴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态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方法论】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⑷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方法论】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方法论】

 

⑸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7)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8)社会发展的实现途径(社会基本矛盾是如何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社会历史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①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②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观)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人生价值

①社会价值:个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

②自我价值:个人付出心血和劳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

③人的价值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价值观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坚持真理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审慎选择;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阶级性,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价值创造和实现

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弘扬劳动精神,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因素)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赞赏 分享